第29章 將卸甲,帥卸職

bookmark

當初,北伐契丹,駕臨雲中,班師之前,對北疆做軍政安排,當時就有心遣師西進,收取故豐、勝之地,北御契丹,南制党項,當時就選中了老將李萬超,李萬超也欣然願往。

並且,劉皇帝與李萬超約定,他替朝廷收復故地,並鎮守五年,祈願告老歸養。後來,李萬超率五千步騎西進,非常順利擊敗殘餘的遼軍,驅逐契丹勢力,將大漢的旗幟再度插在河套地區。

其後,以九原鎮守使的職位,坐鎮河套,帶領軍民,在舊址的基礎上築城修堡,構造防禦體系。待局勢穩定後,朝廷設豐、勝二州,以其爲二州巡檢使,又重設天德軍,以其兼領軍使。

在這四年多的時間內,李萬超率領部下,櫛風沐雨,牢牢地守衛着朝廷最北的疆域。雖然漢遼之間,處於一種默契的和平之中,民間的衝突也在逐漸減少,邊境趨於安寧。可以說,天德軍所承受的壓力不算大,但是,若以此小視抑或是忽視戍邊將士的辛苦與功勞,那可就真是瞎了眼、蒙了心了。

這些年中,天德軍下屬的將士,有過輪換,但主將李萬超始終在其位。這是開國以來的一種常態,雖然施行更戍法,爲了保證訓練與戰力,輪戍也不是毫無限制的。像李萬超坐鎮豐州不到五年,這還算短的,像早期馬全義、楊業、王彥升、王審琦等將領哪個不是十年往上?

倒是考慮到戍邊官兵的情緒,已經把戍邊的年限控制在2-3年,並且採取就近原則。不過,如今的時代終究變了,也不可能像國初之時那般,否則,讓將帥久居邊地,或者說久居一地,不說他們會有意見或生出怨氣,朝廷這邊都會不放心了。

而李萬超,縱不提其他,只拿與皇帝之間的約定來說,就該做些迴應。雖然距離五年之期,還有不短的時間,但劉承祐又豈能以此而大意,尤其在老將主動上表,提到身體的問題之後。

“九原侯多少歲了?”看着呂胤,劉皇帝問道。

“若臣沒有記錯,今歲正好滿六十!”呂胤答道。

在此前的論功之中,李萬超以多年積攢的戰功以及戍勞,被賜爵九原侯,也是酬其收復九原之功。

聞答,劉承祐不由嘆息一聲:“以花甲之年,而戍苦寒邊塞,櫛風沐雨,頂風冒雪,實在不容易啊!”

“齊襄公以瓜熟之約,失信於臣,以致亡命,朕又豈能失信於將臣,而況於老將,本當體恤!”

略作考慮,劉皇帝吩咐道:“你擬一封恩詔,發往九原,賜九原侯金五十,銀百兩,絹五十匹,另,準其回太原休養,賜兵部侍郎銜,讓晉陽官府多加照看。同時,告訴李卿,讓他好好將養,花甲之年不足老,待他恢復好身體,朕還有任用,國家也需要他這樣的老將!”

考慮到李萬超的功績以及多年的交情,劉皇帝也算厚待了,爵位不便再升,但在金銀財帛上倒也未太吝嗇,賞賜已經不是個小數目了,購買力強大。同時,還很體貼地在“感情”上予以體諒。

見呂胤默記下吩咐,劉皇帝又道:“另外,關於豐、勝二州的戍防以及天德軍的按批,讓樞密院安排!”

“是!”呂胤應道。

在劉皇帝的目光下,呂胤主動稟道:“另有三司度支上報,今歲夏稅,全國各道州,當收稅額,當在一千五百七十三萬貫!這是三司擬定的諸道配額,請陛下過目!”

一提到錢,劉皇帝頓時就了興趣,立刻接過御覽起來。以往這個時間,攤牌的稅額早就發佈下達道州了,而地方上也有充足的時間做稅務準備了,不過因爲新政中規定,對於諸道的稅額要綜合考慮分配,因此三司是緊急制定。

當然,涉及到全國稅收的問題,不是短時間就能得出一個合適合理的數據的,在此之前,度支部門已經提前有所準備了,今日呈報,只是做了最後的核算確認。

對於財政,劉皇帝可是十分關注的,這上上下下,方方面面,沒有不用錢的。仔細地閱覽了一番,對於制定的這個數目,劉皇帝是很滿意的。

要知道,在幾年前,大漢全國一年的兩稅稅額也就這個數目上下,到如今,何止翻了一倍。當然,這是在平定南方之後的結果。

一掃各地定額,不出意外的,劍南道居首,被分了二百八十九萬貫,接近五分之一了。其後,是淮東、河北、河南、河東、京畿等道了。東南諸道,因爲有大動作,倒選擇稍微緩一緩,不過這也不代表東南沒給朝廷提供財稅,僅僅戰爭紅利,那些兩稅之外的浮財,就已經讓內帑豐盈、國庫回血了。

至於川東、山南、隴右、山陽、燕山、兩廣,則同樣予以減負的,而河西,那更是意思一下了,爲了鞏固西北的安寧,保障其局勢,朝廷如今每年往那邊調撥的錢糧就不是那點兩稅比得了的。

“劍南道所定稅額,是否太多了?”對着一串數據,劉皇帝認真地思量了一會兒,擡眼問道:“朕記得,兩年前劍南道一整年,也不過五百餘萬貫!”

劍南的富庶是天下聞名的,這兩年也確實成爲了國家財稅的大頭區域,此前劉皇帝也有心加稅收。而今三司調整了,劉皇帝又怕加得過狠,怕因此引起民變。

大概是知道劉皇帝的擔憂,呂胤主動解釋道:“根據多方調查彙報,劍南道尤其是成都及其周邊州縣,這兩年恢復神速,已與乾祐八年相當,三司如今定的稅額,尚不如當年孟蜀所定七成!照此調整,當無大礙!”

聽他這麼說,劉皇帝稍微安下心來,對他苦笑道:“國家財政,在於錢稅,然而這稅額的制定,想要把握好尺度,卻也不易,少則財用不足,多則慮百姓負擔......”

感慨了一番,即吩咐道:“儘快頒發下去吧,今天晚了,可與諸道一定寬限時間!”

“是!”

“陛下,汝國公將抵京了!”呂胤又道。

因爲身體的緣故,也因爲東南軍政的妥善安排,李谷被劉皇帝召回了。聞之,面容一緩,道:“通知太子,讓他代朕去迎接!”

“是!”

第313章 晉王一家子第65章 君臣相宜第65章 劉皇帝的猜忌第117章 機會第329章 西域風雲第301章 藩臣離京第2087章 太宗篇34 今日嘉慶,巡幸西南第266章 放賑遼東第191章 北巡結束第231章 遼軍的反擊第69章 “鐵桿”盟友先掉鏈子第139章 銀州叛亂第40章 濮州案(3)第2118章 康宗篇9 平康時代第181章 瓊林苑內第67章 滿廷反對亦無效第140章 大獲全勝第204章 解決第350章 韶州大捷第282章 新形勢,新階段第486章 李煜之死第2078章 太宗篇25 皇帝難欺第110章 坦白第1678章 保守與擴張第27章 父子座談第23章 由鄭州站發往洛陽站第455章 見聞第449章 皇帝對太子第148章 還京第272章 徵發之苦第1806章 燕燕,幫我參謀一二第122章 連鎖反應第170章 艱難的乾祐二年第2064章 太宗篇11 太和樓裡諸王會第57章 朝堂的風波第1706章 拾遺補闕第49章 醫政第319章 大將早逝第192章 再得兩子第170章 御宴第2124章 康宗篇15 潛龍在淵第77章 潘美請纓伐安南第41章 卷甲入城第151章 我,慕容彥超,委屈第7章 恩賞問題第271章 青年驍將第322章 再啓西進第82章 矛盾第111章 “名將”之敗第93章 噩耗連連第277章 閒有目光向河西第1732章 劉皇帝的反應第382章 朕知道你們不滿世宗篇25 宗藩新約第465章 遼奸第375章 由創業走向守業第154章 南唐來使1第106章 東京朝堂的反應第442章 矛頭直指第152章 又是一年二月二第234章 南口大戰3第430章 劉皇帝弄孫第370章 公府家事第16章 異見第463章 當朝也有棄用的人才第163章皇后染病,儲君人選第258章 漢軍的反應第127章 打破潛規則第23章 由鄭州站發往洛陽站第321章 瑤女第238章 南口大戰7第134章 東路軍第468章 胡部隱患第2章 王、鄭二公第314章 門庭若市第258章 漢軍的反應第114章 耶律阮稱帝第153章 破城曲折第412章 二王第106章 敲打第46章 糧與錢第379章 詔書下達第22章 史公鎮洛:民怨四起第392章 封禪之議,軍官學院第24章 被瓜分的洛陽第353章 聰明的張德鈞第110章 坦白第293章 北伐的尾聲2第74章 十八日,御駕幸淮南第2112章 康宗篇4 安樂皇帝第93章 班師第37章 回鶻使者第474章 立場第167章 這個太子不好當(2)第1685章 一穩到底第235章 開封新城第444章 揣測者第61章 晉陽來人第86章 駕臨渦口第200章 天子的態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