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8章 劉皇帝認可

bookmark

回到垂拱殿,劉皇帝還是先洗了把臉,換了身衣裳,勉強去掉身上的酒味以及脂粉味,提了提神方纔出現在劉暘幾人的面前,而此時,幾人已然等了快半個時辰了。

因此,劉皇帝一出來,便是一番告罪,當然僅是針對趙匡讚的,面對行禮的幾人,親自扶起趙匡讚道:“免禮!快起來!”

“此番勞趙卿陪二子西赴,一路費心護持,趙卿辛苦了!”劉皇帝笑吟吟地對趙匡讚道。

面對劉皇帝這等態度,趙匡贊躬身笑應道:“陛下言重了。秦公賢能,趙公豪邁,皆是人中龍鳳,臣只是隨從出巡,何談護持!”

“卿這是自謙了,也過譽二子!”劉皇帝樂呵呵的,瞥了劉煦、劉昉一眼,道:“我這二子,嘴上無毛,經歷不足,見識不遠,還欠缺着歷練!”

話是這般說,劉皇帝面上流露出的喜悅是騙不了人的。走到劉煦的面前,用力地拍了拍他肩膀,又捏了捏他的肌肉,輕笑道:“出去一趟,這身子骨倒是結實了不少,看來西北的風水確實磨礪人!”

劉煦自然是恭敬地應承着,走到劉昉面前,此子立時挺起了胸膛,彷彿期待着劉皇帝檢閱一般。劉皇帝卻故意板起個臉,道:“我聽說你,此次在西北,還參與了對匪盜的進剿,還親自斬殺了兩名馬匪?”

雖然在劉皇帝注視下,劉昉有些心虛,但提及此事,仍舊被戳到了癢癢處一般,喜悅道:“區區兩名匪類罷了,若不是楊延昭攔着,我還能殺更多賊盜!”

見其一副可惜的模樣,劉皇帝頓時斥道:“膽大!添亂!讓你讀書習武,就是去幹此等廝殺漢之舉?別忘了你的身份!”

對劉皇帝的這種說法,劉昉顯然不認同,注意了下劉皇帝臉色,遲疑了下,還是癟着嘴道:“我習文練武,本就是爲了上陣殺敵,否則習之何用?既然上了陣,我就是大漢將士,還顧及什麼身份?您常說要多磨鍊,我也欲爲大將,豈能連這點危險都畏懼......”

劉昉像倒豆子一般,吐出心胸之中少許鬱悶之情,顯然,在西北的經歷,也並沒有放開,大抵連去剿匪,都費了不少口舌,還多受限制。

當然,比起當初平南,在潘美在軍中,想來應該會自在一些。要知道,當年在嶺南,別說上陣殺敵了,連靠近一線都不被允許,更多還是跟在潘美身邊,在戰場之外學習經歷。

而聽劉昉這番話,劉皇帝雙眼一瞪,斥道:“說你兩句,便引得如此反駁,翅膀硬了,想要單飛了?”

聞言,劉昉面上帶着點不服,脖子一梗,拱手道:“臣不敢!”

見狀,劉煦趕忙說道:“四弟素來豪情坦蕩,言語衝撞之處,還望陛下寬恕!”

劉皇帝又哪裡是真生愛子的氣,只是一貫的調教手段罷了,心裡對劉昉的表現,還是滿意的,在三館幾年的沉澱也是有用了,至少沒有過去那種明顯的浮躁。

“還不服氣?”劉皇帝看着劉昉。

“沒有!”劉昉垂下腦袋。

“你不是想帶兵嗎?不是想當大將軍嗎?朕給你個機會,今後去龍捷軍,當個小隊長!”劉皇帝終於露出了點笑容。

聞之,劉昉有些意外,隨即確認道:“當真?”

“君無戲言!”

“謝陛下!”劉昉隨即鄭重一拜,也不嫌棄小隊長的職位低。

對於劉昉而言,哪怕只是一個小隊長,但是實在,比起此前在兵部,名分職銜雖高,都是虛的。顯然,這是劉皇帝真正放開手要培養劉昉了。

雖然天候已然晚了,但君臣落座,劉皇帝還是認真地聽了聽劉煦在西北巡視的結果。有的情況,某些事務,劉皇帝早就瞭解了。

他所想聽的,還是劉煦、趙匡贊口中的認識與判斷。當然,趙匡贊很識趣,沒有怎麼多嘴,僅作補充,主要應答的,還是劉煦。

西北軍政民生,概要情況,沒有細述,倒是關於匪患的事情,結合他與劉暘的談話,劉煦向劉皇帝陳述了一遍,當然,並沒有掩飾劉暘的意見。

“好!很好!”聽完劉煦的彙報,劉皇帝拍了下御案,看着劉煦道:“你們兄弟的認識很深刻啊!開國之初,天下板蕩,宇內不安,盜賊紛起,乃朝廷最急之務,前後花費了近三年的時間,方纔徹底平定。如今,天下一統了,西北反倒匪患叢生,豈能容之

盜賊固然是國家治安、百姓安寧最大的禍患,那些面忠實奸,與之勾結,暗通款曲的部族,則更加可惡,何惜暴力之法以嚴懲杜絕!”

說着,劉皇帝那仍泛着一抹紅潤的臉上,已是殺氣騰騰的,目光尤其凌厲:“西北匪患,屢禁不絕,已成眼西北四道治安最嚴重的阻礙,朕早有心革除之。也不容許,再有所拖延遲誤,以免爲長禍久患!”

劉皇帝即向劉暘吩咐道:“傳詔西北文武,開啓全面剿匪,不惜代價,不惜手段,朕要在一年之內,看見一個無匪盜猖獗的西北。

至於那些,與馬匪秘密勾結的胡虜部族,按律整治,既然發覺了問題的根本,那就給朕對症下藥!

不要怕引起動亂,將朕的意思寫入詔書,曉示內外文武,包藏禍心之輩,朕斷難容之!”

劉皇帝這話說得決絕有力,氣勢十足,劉暘自不敢怠慢,默默將劉皇帝詔意思想記錄於心,嘴裡應道:“是!”

不過,冷靜下來,沉吟一會兒,劉皇帝還是補充了一句:“另外,對四道軍政主官,單獨發一詔。對待馬匪,自當佔盡殺絕;對待勾結匪盜部族,也要除惡務盡;不過,具體執行,手段要靈活,要針對確定,不要盲目擴大,其中分寸,由他們自己把握。不論如何,朝廷是他們最堅實的後盾!”

“是!”

顯然,劉皇帝的腦子,還是保持着清醒的。這也是西北局面,只是局部有疾,影響還不算太大,因而舉措也就相對剋制着,顧全大局。

而如果真到動亂的局面,難以收拾,爲了安定,解決麻煩,他也不吝惜用更嚴酷的手段,不惜搞他個血流成河。

“西北的遷戶情況如何?”劉皇帝主動問起。

異族胡虜問題,是西北的痼疾,是主要矛盾,但劉皇帝更關心的,還是可以作爲根本的漢人遷戶情況。

對此,劉煦給了一個良好的回答:“西遷的百姓,經過這麼多年,大多已然安置下來了,或耕地,或畜牧,或經商,基本都有其產業,再加朝廷對遷戶五年的免稅政策,已然安定!”

提及到漢民的情況,劉煦繼續道:“經臣與東平王等商談,一致認爲,如今西北漢民,大部分仍舊集中在關內,隴右、河西、榆林三道,雖有遷戶,相比於大量的胡虜,仍舊稀少,分佈極不均勻,這也不利於朝廷的統治。還需設法,繼續向西北遷民!”

劉皇帝點了點頭,認真地思索着,到如今,再強行爲之,怕也不妥,內部的人口,也遠沒到溢出的時候,只能從政策方面來考量、引導了,然而,又有多少人願意到大西北去拓荒,用愛發電?

想要有顯著效果,還得靠官府主導。另外,大量的遷戶入境,胡漢矛盾也是個不可避免的問題,不得不慮。

思吟一陣,劉皇帝擡眼對着幾人,笑道:“今日就到這裡了!你們辛苦遠歸,本該給擺一桌酒宴,接風洗塵,不過天色已晚,明日再說吧!”

聽劉皇帝這意思,顯然是要趕人,劉煦、劉昉、趙匡贊也確實是乏了,因而主動告退。劉皇帝則向二兄弟叮囑道:“先去拜見皇后!”

“是!”

“爹,回城之時,途聞一件兇殺案,兒覺得當向你稟報!”劉暘留了下來,稟道。

第164章 重返晉陽第151章 廣政殿議第1790章 憂勞第364章 過韓府第27章 郭威病了第365章 邊事結論第393章 錢去哪兒了第320章 改革干將第2144章 世宗篇19 英雄遲暮第236章 手中有糧,心中不慌第19章 趙匡贊北上第111章 歷史的偶然與必然第75章 去吧,楊無敵!第310章 形形色色第1786章 面目可憎第324章 交代第248章 兩戰破寨第8章 宰臣間的齟齬第345章 剝削者第157章 劉老四第163章皇后染病,儲君人選第76章 視察第251章 此冬二三事第181章 東河村之戰第130章 御漢大計第375章 少林寺第1741章 壓力轉移第58章 七皇子,安南問題第83章 佛陀入世,亦在治下第393章 錢去哪兒了第89章 威壓王帥第54章 臨陣指揮,盡委諸君第334章 下詔平南世宗篇36 不一樣的完顏部第134章 東路軍第232章 南口大戰1第168章 忠奸難辨第87章 對夏綏事宜第463章 當朝也有棄用的人才第112章 幸災樂禍第329章 陽翟大地主第257章 上京叛亂第160章 軍政分離的嘗試第55章 拉開序幕第240章 家宴第302章 有些事只能朕來做第314章 還京第173章 日常世宗篇24 老貴新貴,宗王大會第215章 確立太子第37章 朝堂上的紛爭第101章 劉知遠在洛陽第300章 靈州換任第327章 相對公平第122章 奏章滿案第204章 解決第143章 許州將吏爲之一空第7章 不如意的二審結果第80章 一意孤行第157章 劉老四第2078章 太宗篇25 皇帝難欺第186章 賜死第231章 主動調整第1806章 燕燕,幫我參謀一二第265章 謀劃高麗第245章 下一步戰略第210章 一錘定音的人第49章 花裡胡哨不管用第429章 遠遁的契丹第373章 金陵悲情客第1738章 逆賊授首,準備撤軍第31章 進軍令第30章 滿堂春宴第159章 河東風雲(6)第 283章 皇帝還朝第102章 政爭這種事是很正常的第256章 打仗打的還是後勤第301章 從清丈土地開始第97章 再臨井陘第2141章 世宗篇16 中亞風雲終第1797章 吸血的拍賣會第196章 戰略之議第419章 劉皇帝請客第92章 定州事第147章 中下層的機會第18章 詔議國策第97章 真正迂直的人是活不久的第236章 手中有糧,心中不慌第342章 勢如破竹第160章 三個青年第176章 接風洗塵第36章 奉宸營第87章 淮東經略正副使第437章 二十年難遇的大水第27章 大漢二十三道第394章 還欠着外債第243章 不自知第35章 東歸第311章 舊識無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