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6章 石熙載的施政理念

bookmark

“回陛下,保德府偏僻是真,窮困是真,但察其風俗民情,臣還是頗感意外的!”石熙載道。

“你這話,同樣讓朕意外!”劉皇帝笑了:“如你所言,莫非窮還窮得安寧了?”

“正是!”石熙載卻不假辭色地回道。

迎着劉皇帝審視的目光,石熙載緩緩道來:“保德府轄地,雖則窮僻,但其治安已久,民安其居,人樂其業。陛下也當知,大漢開國以前,便有折老令公保境安民二十載之功,待朝廷北卻契丹,西服党項,疆防北移,更無外侮邊患之憂,可以說,保德府官民已然得享安寧四十餘載......”

聽其言,劉皇帝點着頭,嘴裡卻說道:“這麼久的安寧,確實不易。不過,這安逸久了,也不見得就是好事,這麼長的時間,兩三代人的成長,就沒有產生治理問題、社會矛盾?”

顯然,三言兩語想要說服劉皇帝是不可能的,石熙載應道:“臣若說沒有,就是欺君了!臣巡察州縣,也確實看見了一些不公之人,不平之事,官吏之中,也不乏怠政、懶政者,但這也非保德府一地的問題。

其民風剽悍而純樸,恭順朝廷,哪怕一小民,也知敬畏朝廷威嚴。百姓生計,雖則貧苦,但災荒年外,每歲兩稅,都按時足額繳納,對於兵役、徭役,也多積極響應。

當然,小民如此積極,也是得益陛下與朝廷長久以來的寬政惠民政策,百姓感恩。而臣從中看到的,則是君民相宜,官民一致,是帝國王朝昂揚向上的煌煌氣運......”

“好了,好了!”看石熙載越說越玄乎,劉皇帝趕忙打斷他,斜了他一眼:“還是說說保德府的問題吧!”

保德府是乾祐五年所置,轄地由原府、麟二州組成,是當年河東改制的產物。不過,如今看來,這邊遠之地,還是有點不適合建府。

注意到劉皇帝的眼神,石熙載臉上有那麼少許的尷尬,而後繼續說來:“若說有什麼問題,便是民風剽悍,私鬥情況嚴重,常有惡性事件發生,難以有效制約,且民遇事好私了,官府治事,侷限於城鎮之間,若不詳察追究,很難下鄉,官員們也樂得減少治理的麻煩......”

“這又豈是保德府一地的情況,除了民風剽悍這一點,全國大部分地區,都是如此啊!”劉皇帝嘆道。

這就是皇權不下鄉了,哪怕劉皇帝不願看到此點,但也實在沒什麼辦法,國情如此,社會階層是這樣,朝廷也無法做到那麼細緻的管理。

當年也嘗試過改變,比如讓退役官兵,下鄉還村爲吏,意圖打破舊有的宗族體系。積極作用是有的,也取得了一些效果,比如對於提升了底層百姓對大漢帝國以及劉皇帝的認同。

但隨着時間的推移,便發現了,還是想當然了,他的做法,只是給退役的官兵們一份恩典,讓他們仰仗着朝廷官府的權威,成爲新的宗老、地頭蛇,帝國鄉村的結構並沒有發生任何改變。

到如今,對於皇權下鄉,劉皇帝早不做那妄想了......

“保德府也是多民族雜居的,胡漢百姓之間,矛盾衝突如何?”劉皇帝又問。

對此,石熙載再度給了一個意外的答案:“轄境內,漢民半之,党項、契丹、吐谷渾諸族另半之,不過多年的雜居融合下來,以種族爲界限的衝突,已然很少了,耕牧之間,互不相侵。”

“這樣說來,倒也比西北諸道那般,讓人頭疼!”劉皇帝露出了點笑容,歷史遺留問題,西北的民族矛盾與衝突,已然快成爲劉皇帝的心病了。

“在卿口中,保德府官民,乃是朕的重臣順民,既然生活窮苦,可有政策辦法,助其富裕,永享溫飽啊?”饒有興趣地問石熙載。

對此,石熙載卻緩緩地搖着頭:“不瞞陛下,對於保德府的政治民情,臣個人還是覺得滿意的。恕臣直言,臣能做的,只是維持政治清明,官吏廉潔,打擊不法,爲百姓謀得一個公正,與百姓一個相對公平舒適的生計。除此之外,不欲過多作爲。”

“你這想法,獨樹一幟,比起那些,在朕面前賭誓保證,要使治下之民致富的官員,要實在得多!”劉皇帝眉毛一揚。

石熙載也實在地回答道:“大漢幅員遼闊,州縣上千,膏腴富貴之地有之,窮苦困頓之所更不知凡己,爲百姓謀福祉是應盡之務,職責所在,然而,如欲富貴溫飽,還得靠百姓自己。

歷來是不患寡而患不均,對於百姓而言,公平還要在貧窮之前。因而,臣需要做的,只是盡一切力量,與百姓一個公道,本公心,持公法,如此而已!”

見劉皇帝若有所思,石熙載繼續道:“臣在河東巡察數月,得出此論,將來也打算照此方針施政,如有不當之處,還請陛下糾正!”

聞之,劉皇帝恍過神,深深地看了石熙載一眼,嘆道:“我原以爲你是個書生,但這書生之見,卻是令人深省啊!”

“人各不同,各有治方針,處事理念,你可照你的想法施展,朕拭目以待,希望若干年後,河東大治。但有一點需要記住,重農養民,這是基本國策,在此事上,要多用心!”劉皇帝嚴肅地道。

“臣謹記陛下教誨!”石熙載道。

過了一會兒,劉皇帝道:“這麼多年了,折家在保得府內的聲望如何啊?”

聽皇帝突兀地問起此事,石熙載頓時心中微緊,擡眼觀察了下,只見劉皇帝臉上一副漫不經心的樣子。躊躇幾許,還是決定老實道來:“境內之民,尤其是原府州百姓,仍舊感念折家兩代公侯的恩德,民間也自發給折老令公立社廟者,時時供奉,香火不絕。折氏在保德府,仍舊是首屈一指的大族,聲望很高。”

與其他外戚不同,折家是有塊經營多年的根據地的,影響遍及上下。雖然從前故代國公折從阮開始,劉皇帝就有意識地在削減其家族對府州的影響,當年幷州置府,就有這方面的原因。一直到國丈折德扆從保德府調離,劉皇帝也沒有對摺家做更多的動作了。

因此,折家的一些嫡系骨幹,外調大漢各地任職,但保德府境內,還是留有不少族人,守着兩代積累的威望與影響。

對摺家而言,二十多年的時間,是足以給一個地方打上家族的印記,過去的府州,如今的保德府,就是這樣。

看石熙載有點緊張的表情,劉皇帝卻灑脫地笑了:“當初天下騷亂之際,折老令公,含辛茹苦,披荊斬棘,與府州百姓一片難得的容身棲息之地,生民不忘恩德,至今猶感念不已,可見其民心之淳樸,可以理解,該當讚揚!”

說着,劉皇帝朝侍候着的張德鈞吩咐道:“傳朕口諭,過太原後,讓折妃母子,前往保德府,代爲祭奠一番。正好,二十多年了,也讓賢妃,榮耀而返!”

“是!”

“陛下寬宏仁德,臣感佩不已!”石熙載在旁聞之,當即道。

劉皇帝笑了笑,一陣秋風吹過,忍不住打了個噴嚏。見狀,石熙載道:“陛下,此間風涼,還是回堂歇息吧!”

劉皇帝也不強撐,他如今還是很注意自己身體的,起身,又對石熙載吩咐了一句:“祭祖的事宜,你協助李業籌備一番!”

“這是應該的!”石熙載當即應道。

到了晉陽,祭天祭祖,自然也是必須的。

世宗篇36 不一樣的完顏部第350章 分封之始第279章 當年三傑第335章 凱旋令、劉昉請命第196章 開寶八年第380章 開寶第34章 三次鐵離之戰第1767章 心頭髮慌第81章 廝殺漢第359章 這個太子不簡單第82章 不手軟第205章 既往不咎第158章 河東風雲(5)第299章 溫情脈脈第2087章 太宗篇34 今日嘉慶,巡幸西南第160章 魏王病篤第259章 自置死地第333章 養子、南征在即第218章 走私第338章 棋手與棋子第12章 令人陶醉第322章 土司制與遼使第1728章 惠民新政第238章 皇帝還是怕皇后第230章 壓力都不小第1812章 浪潮下的密州變遷第6章 遺奏十條第177章 小賢王第402章 太子有後了第2050章 最後的旅途21第307章 算盤打得很美,終究落空第262章 趙普議蜀第191章 趙思綰的背反第1728章 惠民新政第84章 滅佛伊始第48章 處處矛盾第21章 禍從口出第323章 漢遼第二次和議第14章 皇城司在行動第353章 楚蠻歸化的標誌性人物第1759章 生財之道第271章 再度上演檀州事第425章 開寶十年第408章 蠢兒子第256章 遼帝的決斷第25章 李史合謀第102章 政爭這種事是很正常的第143章 園苑中瀰漫着自在的氣息第148章 養殘的顧慮第1734章 首級=賞錢第277章 軍政安排第308章 吃好喝好世宗篇26 北廷國相第163章 索然無味第115章 西北情況第119章 難審第392章 搶救一下第213章 雨雪冰霖第107章 練將如礪劍第383章 敞開談第379章 詔書下達第83章 東京反應,王峻密奏第59章 明貶實升第52章 巫宦之國第395章 瘋漲的鹽價半島史話·安平公主第18章 權謀手段第252章 面聖第57章 七月大朝第3章 姐夫的彙報第444章 揣測者第168章 陶谷眼中的僞唐第189章 趙大述職第1768章 崩第434章 重任在肩第4章 西南事務第117章 帝幸瑤華殿第15章 小人行徑第361章 皇長子的氣度第248章 劉皇帝的小本本第192章 遼帝南狩第116章 涼甘瓜沙第1791章 將來事將來做第77章 間策第431章 吐蕃之亂 可安心乎第285章 家務事第1747章 出點意外很正常吧第168章 執迷不悟第120章 征服者劉承祐第13章 考校第51章 該當有所“表示”第137章 整編事第1章 揚州的風波第277章 太子的不同聲音第305章 遼國三載第112章 回京前的安排第4章 見完這個見那個第423章 一把火不代表結束第53章 兵臨刪丹第1712章 叛賊內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