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11章 爲太子劉皇帝也是操碎了心

bookmark

“看起來,你很欣賞此人?”張齊賢退下後,劉皇帝留下劉暘敘話,問道。

面對劉皇帝略帶好奇的目光,劉暘輕點頭,承認道:“是!您不覺得,此人是個難得的人才嗎?”

“大漢缺乏人才嗎?”劉皇帝說。

聞問,劉暘稍微有些詫異,心中則暗思,大漢人才是不少,但值得培養的,能供他用得順手的,可就不多了。

想了想,劉暘道:“畢竟人才難得!”

“既然你如此看重他,又頗有政績,可以適當提拔,區區一縣,有些屈才了!”看着劉暘,劉皇帝淡淡道。

聽劉皇帝這麼說,劉暘遲疑了下,應道:“兒以爲,還是該讓他再多歷練一番,一縣雖小,卻是基礎,貿然提拔,只恐拔苗助長......”

劉暘性子有些緩,常常後知後覺,但他同樣是聰明的,哪怕劉皇帝並沒有明說,他也能感受到,對於自己帶張齊賢來面聖,劉皇帝是有些意見的。仔細想想,也確實有些不妥。

聞之,劉皇帝笑了笑,道:“這麼多年了,我見過的青年俊才,後起之秀,不勝枚舉,雖有中意者,卻少有表露,只是坐觀其效,你是太子,也要坐得住!似張齊賢者,名聲已經夠大,他需要的是沉澱,踏實爲政,長期受人矚目,未必是件好事!”

“是!兒受教了!”劉暘似有所得,起身拜道。看了看劉皇帝與他身邊的高貴妃,也適時地告退。

劉皇帝接見劉暘與張齊賢的過程中,高貴妃只是靜靜地坐着,默默而不開言,直到劉暘退出,方纔對劉皇帝道:“官家對太子,真是耳提面命,諄諄教誨啊!”

劉皇帝扭頭看了她一眼,微微一笑:“他已然長成,也越發有自己的主見了,不似從前,我的話,也不知能聽進去多少了!”

這些年,隨着劉暘的地位越發穩固,後宮之中,高貴妃也日漸沉寂下去了,不似過去那般積極。畢竟,不提其他,一個當了十多年的太子,正常而言,地位是很難動搖的,再加上其本身的素質,母族的支持,更重要的,聖眷隆重。

當然,也不是沒有任何隱憂,那就是子嗣問題,已經成婚的幾個皇子,除了劉昉之外,也就劉暘了,膝下至今無所出。

爲此,劉皇帝也關注過,覺得這是個問題。當然,就目前而言,還是個小問題,劉暘畢竟還年輕,也只有慕容氏一個女人。甚至於,即便當真無法生育,還可從皇孫中挑人過繼,只是那樣,仍舊容易出波折,別看如今皇室內部還算安靜,一旦真涉及到帝位承繼,奪嫡之爭,哪怕是劉皇帝也會頭疼。

有一說一,劉皇帝固然強勢,皇帝與太子之間也往往容易出現權力齟齬,但是就他個人而言,是絕對不希望在帝位傳承上出現任何問題的,他雖然長年浸淫於權力,但在攸關國本的問題上,還是很清醒的,態度也很堅決。

早年國勢飄搖,內困外憂,劉皇帝年輕無子,就曾默默培養雍王劉承勳,把他當作皇位繼承人。後來子嗣繁衍,確立太子後,同樣投入大量心血,培養太子,圍繞着劉暘,也做了大量的工作,就是鞏固其地位。

因此,不管是劉煦也好,劉晞也好,還是他素來喜愛的劉昉也好,在劉皇帝的心目中地位都是不如劉暘的。他培養其他兒子,也從不是爲了替代劉暘,如果有一天,他們威脅到了劉暘,甚至有了不該有的舉動,那麼劉皇帝也絕不會坐視。

“官家怎麼了?在想什麼?”見劉皇帝突然陷入了沉思,等了一會兒,高貴妃不由問道。

回過神,看着貴妃,劉皇帝說道:“我在想劉晞給我們生的孫兒,這麼久了,還未見過,不知是怎樣一副乖巧模樣!”

聽劉皇帝提及此,高貴妃臉上,也露出少許慈祥的光芒,嘴角仍不住笑意,很快隱去,幽幽道:“不知覺,我也是祖母輩的了......”

看其那稍顯幽怨的表情,劉皇帝知道,她這又是在傷懷年老了,朗聲寬慰道:“我也爲人祖父了,人之將老,乃自然天命,不必介懷!”

還是那句話,對於這些陪伴了自己二十多年的女人,或許劉皇帝不再迷戀她們的身體,但感情之深,也絕不是一些紅粉骷髏能夠動搖的。

......

“多謝陛下!”鑾駕內,趙匡胤一臉的榮幸,小心翼翼地扶着杯子,劉皇帝則親自給他倒着酒。

隨着歲月流逝,年紀漸大,趙匡胤面對劉皇帝時,也是越發謹慎了。過去,能夠被皇帝單獨接見,他會榮幸自得,但如今,只是莫名地感覺壓力巨大。

尤其此番,他在遼東統領大軍,取得了輝煌戰果,建立了豐功偉績,在單獨奉詔,登鑾駕敘話,他卻不敢有任何志得意滿了。無他,四個字,功高震主,雖然遠不至那個地步,但趙大政治意識強,也懂得韜晦。

“趙卿何故如此拘束?”讓趙匡胤小心謹慎的,還就是劉皇帝那似笑非笑的目光,看着他,笑如春風。

趙匡胤應道:“陛下紆尊施寵,臣榮幸之至,不覺惶恐!”

“哈哈!”劉皇帝不由搖了搖頭,指着他:“客氣什麼?你我君臣相知二十多年了,不必如此!”

但劉皇帝越是這麼說,趙匡胤越添幾分謹慎。見其狀,劉皇帝也不以爲意,說道:“朕喚你來,兩件事,一是請你吃酒縱談!”

說着,劉皇帝舉杯邀之,君臣共飲。飲罷,看着他道:“這二嘛,你看看這份名單!”

劉皇帝掏出一份較厚的奏章:“這是文吏們草擬的一份東路軍有功將士名單,朕想聽聽你的意見!”

雙手接過,趙匡胤停頓了下,然後又恭敬地呈回,說道:“陛下,將士升賞,自有朝廷議定,臣豈有意見!”

“看看!”

在劉皇帝的注視下,趙匡胤無法,只得打開名單,閱覽起來,不過,很快就發現問題了,很明顯,各級將領多名列其上,唯有他與高懷德,見不到一點影子。

劉皇帝則抿了一口酒,幽幽然地說道:“東路軍戰績輝煌,皆賴你與高懷德統御有方,當居首功,趙卿以爲,朕當如何授賞?”

一聽這話,趙匡胤心中自是壓力陡增。到了他如今的地位,爵位基本到頂點了,職位也難以再升,因此趙匡胤沒有太多的奢求了,一般而言,不過厚賜一些錢帛,提升官俸,再加些榮銜也就罷了。

但關鍵是,皇帝單獨召見,專門拿此事來說,這就不得不讓趙匡胤多想了。難道,自己真有哪裡做得不對,引起皇帝的猜忌了?

劉皇帝注視着趙匡胤,看他臉色陰晴變化,卻也有趣。終於,趙匡胤還是恭謹地說道:“臣得陛下信重,託付大軍,建立功勳,名留青史,已然意足,更無他求!”

“有功豈能不賞?否則,傳將出去,天下人要說朕苛待功臣了!”劉皇帝笑道。

“陛下言重了!”趙匡胤總覺與劉皇帝聊天,心裡負擔很重。

面態愈加平和,劉皇帝突然轉變話題:“趙卿膝下,尚有未出閣的小娘子吧!”

趙匡胤微微一愣,應道:“不瞞陛下,臣先後有子女九人,但半數夭折,如今僅有二子三女尚存。大女初長,次女三女尚幼!”

劉皇帝直接道:“朕有意同趙卿結個親家!”

聞言,趙匡胤頓時來了精神,迎着劉皇帝的目光,當即應道:“臣拜謝陛下!”

他也明白過來了,這或許就是對他遼東戰功最大的一份犒賞了,畢竟,能同皇室結成親家,那對趙家而言,絕對是好事。

心情平復下來,趙匡胤又不由小心問詢道:“不知是小女有幸侍奉哪位殿下?”

劉皇帝微微一笑:“太子從未納過側妃!”

世宗篇49 皇帝遲暮,太子早薨第164章 監國第133章 李德明之死第47章 應對第161章 二郎,我恐命不久矣!第2045章 最後的旅途16第92章 金陵冬寒第11章 歸來謁天子第173章 漢遼皇帝之間的友好交流第103章 王昭遠的見解第334章 下詔平南第364章 過韓府第234章 王公勤勉第191章 財制變動第2112章 康宗篇4 安樂皇帝第15章 襄陽第436章 乾元之巔攬月臺第466章 亟需改變第2072章 太宗篇19 定風波第63章 開寶十三年下半年第72章 求名而不惜身第86章 戍卒之心第322章 土司制與遼使第135章 西北匪患第122章 奏章滿案第35章 坐不住了第1819章 哪有真蠢的?只是性格使然第10章 老將出馬第299章 溫情脈脈第137章 整編事第338章 澄心堂內心惶惶第221章 名將團隊第118章 蒲陰第1805章 度日如年,駙馬張璟第164章蜀臣世宗篇25 宗藩新約第4章 李昉夜訪東宮第426章 饒樂王來訪第363章 安西緩封第1799章 宿醉風波第55章 我趙匡胤何德何能?第371章 殺,不殺?第263章 高麗想伸手了第1751章 結束了第174章 冬季北巡第170章 虎女焉能配犬子第198章 秋獵第77章 潘美請纓伐安南第1702章 頭疼的太子第2092章 太宗篇39 勾吳國之始第141章 父子關係仁宗篇3 歐陽大家第142章 着郭威鞫問第75章 高貴妃第214章 股肱之臣、肺腑之言第233章 王使君在泗州第75章 恩威齊下第370章 國法爲大第1717章 郭威終於走了第372章 劉皇帝的孝心第77章 劉知遠終於動了第407章 麻煩第157章 河東風雲(4)第106章 敲打第79章 勢孤危第86章 發落南臣第340章 定論第117章 趙匡義也慌了第2062章 太宗篇9 延康大街上的插曲第257章 上京叛亂第97章 真正迂直的人是活不久的第464章 難產的封禪第62章 奸宦昏主第286章 進兵方略第458章 小器、雍王進言第232章 西域形勢一片大好第1802章 屁股要坐穩,態度要端正第444章 求而不得世宗篇34 由“勞務輸出”引發(等待更新)第31章 邊公在任第159章 還朝第199章 遼帝之死第13章 舉城同歡第2046章 最後的旅途17第100章 北上真定第52章 對峙第191章 財制變動第361章 安東國第2130章 世宗篇5 安東不安第281章 憂國憂民範相公第50章 打他一仗第122章 連鎖反應第103章 王昭遠的見解第171章 耶律璟選擇保守第2章 登聞鼓響第11章 大典日第12章 方略第217章 李國舅治政第193章 遼國上層的憂患意識第165章 安排,又去一宿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