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1章 滿朝之中,只此一人

bookmark

“說了這麼多,朕口都渴了!”事情有了定論,殿中的氣氛也就緩和了下來,劉皇帝就像一頭收斂起來利爪的猛虎,臉上露出點近乎施捨的笑意,言語都輕鬆不少,衝恭立在側的喦脫呵斥道:“沒看到朕與李卿敘話嗎?爲何不上茶?”

大概被劉皇帝方纔的龍威給震懾到了,聞斥,喦脫這才反應過來,趕忙應道:“是小的疏忽了,請官家恕罪,小的立刻差人奉茶!”

言罷,喦脫便屁股朝外,躬着身體退下去安排了。劉皇帝指着喦脫,對李崇矩道:“此閹宦,也是朕身邊老人了,素會伺候人,辦事很得體,連他都有疏漏的時候!由此可見,是人便會出錯,朕也不例外,因此,有些事情,卿也不必介懷!”

突然聽劉皇帝來這麼一段話,李崇矩心中暗思,而後瞭然,這大概是指去歲武德司出現的那些被劉皇帝申斥的差錯了。

微拱手,操着低沉的聲音,道:“陛下寬宏,微臣敬佩!”

擺了擺手,劉皇帝看着他,說:“你在朝中,雖然功名不顯,但二十多年的汗馬功勞,朕都是記在心裡的。今欲求退,朕也當與你尊榮,爵晉郡公,以侍中職致仕,朕再予你莊、宅各一座,金銀各百斤,賜龍頭拐!”

“陛下天恩,臣感激涕零!”聞言,李崇矩徹底鬆了口氣,緩慢佝身,大拜道:“然,郡公之爵,臣不敢受,請陛下收回!”

“大漢的勳貴們,無不想晉爵傳家,將帥們更不乏因定爵高低而生怨艾的!你倒是與衆不同,郡公之爵與你,竟然推拒,讓朕說你什麼好!”劉皇帝一咧嘴。

聞言,李崇矩態度坦誠地應道:“陛下,人當有自知之明,臣自忖度,過往雖薄有苦勞,卻不至於封公,臣若受之,難以服衆,心亦不安。蒙陛下恩賞,賜以縣公,已然非議頗多,更不願陛下憐憫,而晉重爵,還望陛下收回成命!”

聽其自陳,劉皇帝卻輕搖頭,鄭重地道:“勳爵,國家名器,不可輕與人!朕賜爵賞勳,從來師出有名,從無無功而受賞者!朕念你功勞,你何以自輕?”

停頓了一下,劉皇帝又道:“你也是從朕身邊走出去的體己之人,當初從河東打到河北,沙場之上,出生入死,又何曾惜命遺力?

當初,你也是統領一軍的大將,朕讓你接掌武德司,也是剝奪了帶兵作戰,沙場建功的機會,否則,朕削平天下的過程中,豈能沒有你用武之地!

這些情況,朕這心裡,豈能不曉?”

劉皇帝這番掏心掏肺的話,讓李崇矩沉默了片刻,終於再拜道:“陛下恩遇之重,臣從不敢忘懷,臣,只是受之有愧啊!”

“朕決議已定!必難收回成命,你當不復多年,滿朝之中,誰若不服,便讓他來找朕!”劉皇帝強勢地一擺手。

見劉皇帝態度如此堅決,李崇矩值得感激地謝恩。這君臣倆,一個要賜重爵,一個卻反覆推辭,在當朝,也就獨此一例了。

李崇矩此人,文無經天緯地之才,武無克定乾坤之能,但在其身上,卻總能見到一些當代豪傑志士難能可貴的品質,其忠臣謙慎,少有人及。

當然,這其中或許也有不得不爲的緣故,畢竟,伺候是劉皇帝這樣一個君主。而劉皇帝呢,同意李崇矩請辭,也未必不是念其忠誠勤勉,成全他一個安度晚年。一直以來,在劉皇帝的眼中,李崇矩都是一個難得的純臣、孤臣。

劉皇帝縱然早已蛻變成一個政治動物,心硬如鐵,卻終非草木,對於像李崇矩這樣的臣僚,多少是有些感情的。

“稍後,找太醫將額頭清理一下!”注意到李崇矩那磕破的頭,劉皇帝關懷道。

“是!”

喦脫帶領內侍奉茶,君臣對飲,畢。劉皇帝輕舒一口氣,臉上浮現出一抹認真,問:“自乾祐五年以來,你主持武德司務,已然近二十載,你這遽然離職,庶務料理,當委何人?朕如何能夠找到一個能夠擔當此任的人?你可是給朕出了一個難題啊!”

李崇矩顯然是有所考慮的,答道:“武德司成立至今,已有成制,諸官僚屬,皆可依制而行,縱然無臣,也可正常運轉!”

“話是有理,但也沒有人比你更熟悉瞭解武德司務了!”劉皇帝道。

此時的李崇矩,大概最不想聽,也最怕聽的,就是武德司離不開自己這樣的話,這也是他下定決心請辭的關鍵原因。

“大漢人才濟濟,豈獨一個李崇矩不能任之?”李崇矩說道。

“朕一時也想不出什麼好的人選,卿以爲,卸任之後,誰能繼之?”劉皇帝直接問道。

李崇矩沉默了,在劉皇帝咄咄逼人的目光下,還是沒有正面回答,只是拱手道:“還請陛下聖裁!”

劉皇帝或許也明白,以李崇矩目前的心態,要讓他主動推舉人才,是很爲難他的。因而,自己考慮了一番,擡指道:“那河西都知王寅武如何?”

李崇矩這纔開口附和:“王寅武乃是武德司下屬得力干將,十多年來,處事老練,行動果決,作風硬朗,有不少功勞。此番,又得新功,親自接回魏王、趙公二位殿下,陛下如欲擡舉,是他的福分,當無疑議!”

李崇矩呢,心裡早就做好了,不論劉皇帝提誰的名字,他都附和,因而回答沒有任何遲疑。事實上,倘若李崇矩去職,繼任人選,也無外乎兩個來源,其一由劉皇帝另擇心腹將臣,其二便從武德司下屬的都知們中挑選。

而武德司已成體系,找個外行不是不可以,但爲順利過渡,劉皇帝顯然更傾向於後者。按照正常情況,副使抑或是京畿都知,會是更合適的人選,然而,他們與李崇矩的關係更爲親近,受其影響更大,這是他過去穩穩掌控武德司的必要條件之一。

相較之下,從京外道州調人,此時反倒顯得更適合了,而王寅武正好此番因尋回遠征將士之功,得以上達天聽,在劉皇帝這裡留下了印象。不得不說,人的際遇,有時候就是這麼湊巧,當然,也要敢博,若沒有涉險遠赴不毛尋人,就未必是這個結果了。

而對於劉皇帝的心理,李崇矩縱然難以全知,也多少能夠窺探一二。心中也不由爲那些跟隨自己多年的部屬嘆息,自己這算是耽誤他們的晉升之途了。

不過,在王寅武升任事上,有一點,李崇矩並沒有說出來。那就是,王寅武在西北多年,同西北軍政牽扯過深。

當然,此事就看如何看待了!李崇矩有心提醒一下,卻顧忌劉皇帝,終是沒有開口。

“那就定了!”劉皇帝也直接拍板。

而站在劉皇帝的角度,誰當武德使,顧忌的方面要更小一些。換作任何一個人,都不如李崇矩,沒有他的資歷,沒有他那般受信任,也不可能有李崇矩在任的那種權威!這或許也是李崇矩這個武德使,當不下去最重要的一個原因。

“卿膝下有一雙兒女吧!”議完事情,劉皇帝開始同李崇矩拉扯起家常來。

“正是!”李崇矩應道。

“可曾婚配?”劉皇帝問。

皇帝一張口,李崇矩便明白了什麼,恭謹地答道:“長子繼昌,兩年前便已成婚,今在兵部任職。小女繼芸,今春才許人!”

“哦!”劉皇帝眉毛一挑,道:“婚配何家啊?”

“都是尋常清白良家,不名一文!”李崇矩道。

“你的子女,也是朕的子侄,看來,朕得補上兩份賀禮了!”意味深長地看了李崇矩一眼,劉皇帝說道,言語中似有可惜之意。

“多謝陛下美意!”李崇矩應道。

“稍後留下,同朕一道用膳,朕還要同你好生聊一聊,朕近些年來,是越發想念過去打拼天下的時光了,歲月崢嶸,令人懷念啊......”劉皇帝又道。

“是!”李崇矩恭謹依舊。

第132章 不惜代價第74章 萬歲呼聲第2139章 世宗篇14 中亞風雲(下)第21章 聰明主動的安氏父子第68章 離京前的安排第249章 武德司時況第21章 西巡第472章 聲勢浩大第446章 皇后駕到第70章 同州之戰第480章 “新對策”第1817章 搖人?大漢一併接着第87章 淮東經略正副使第76章 太子還京第181章 瓊林苑內第438章 抗洪救災年第201章 擎天保駕之臣第309章 交待後事第234章 王公勤勉仁宗篇6 王安石在此第241章 至此戰罷第147章 中下層的機會第22章 “鄭州站”第244章 邊帥變動世宗篇51 皇太孫第6章 進士樓第424章 年命不永第118章 考慮結束戰爭第2195章 仁宗篇12 海上貿易的真正爆發第344章 打個賭第135章 趙家父子第135章 趙家父子第169章 遼國政壇的暗流第2103章 太宗篇50 代天巡狩第177章 耶律妃世宗篇51 皇太孫第300章 統歸地稅第2045章 最後的旅途16第1724章 叛賊雖敗,封鎖繼續第289章 捷報齊至第73章 西北隱患第13章 考校第263章 縱論天下第13章 戰爭的腳步正在迫近第1781章 危險往往來自背後第2083章 太宗篇30 雍熙二年第48章 劉承祐的決心與疑惑第107章 盧多遜:趙普也該倒了第2143章 世宗篇18 皇帝意志第209章 劉皇帝腦子還是清醒的第109章 再破陳軍第85章 善後爭議第147章 朝局變動的前兆第197章 財計第171章 東京火災第8章 這就是真相?第385章 怨艾、抉擇第446章 皇后駕到第60章 狠狠敲打第106章 誘惑第30章 “寬刑簡政”第133章 卑微的武德使第2092章 太宗篇39 勾吳國之始第234章 善戰者無赫赫之功第118章 查抄第355章 特殊的行狩第160章 平定第431章 吐蕃之亂 可安心乎第415章 血色將至第42章 一心求財王巡檢第217章 大動干戈第237章 七九不和第111章 武德司如此,皇城司何如?第334章 下詔平南第124章 目標大理第2章 分食第124章 目標大理第303章 乾祐十五年第422章 安東國的第一個冬季第110章 孝明仁皇后第314章 還京第 283章 皇帝還朝第116章 涼甘瓜沙第131章 幹強枝弱第301章 武德使愈不自安第1章 揚州的風波第300章 他們在金山第134章 班師還朝第353章 信使第406章 調任第96章 言官第315章 乾元殿上的陰霾第72章 求名而不惜身第183章 李相爲帥第147章 許州事了(2)第2140章 世宗篇15 中亞風雲明城會戰世宗篇44 漠北風雲、契丹滅國第153章 未來將帥第211章 籌議北伐第57章 揚州案有結果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