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9章 難以揣摩的心理

bookmark

“既然來了,且入席吧,隨朕一同觀摩我大漢健兒之風采!”事情談完,劉皇帝的興致又放在行營校場上騎射比拼上,伸手一指,對劉承贇兄弟道。

劉承贇當然也是會察言觀色的,當下應道:“陛下安坐,那臣等,就先告退了!”

“嗯!”劉皇帝淡淡地應了聲。

符後坐在劉皇帝身邊,默默地聽着他們君臣三人的交談,沒有插嘴,不過,小心觀察着劉皇帝表情,鳳目之中明顯閃過一抹深思。

她可不是不懂政治的女人,關於劉皇帝對宗室任用上的轉變,也忍不住去揣摩一番,有所思,且有所得。

“在想什麼?”劉皇帝的詢問聲,將大符從思緒中喚回。

見着劉皇帝那溫和帶笑的表情,大符也放棄去探尋此時這張面孔底下隱藏着什麼,含笑應道:“今日你同徐王兄的談話傳出去,再加上均哥作爲榜樣,宗室子弟們,只怕將欣喜踊躍,感謝陛下恩典了!”

“被壓制了這麼多年,一朝解禁,豈能不歡騰!”劉皇帝很淡定的樣子,拿起御座側案上的一個玉杯,淺淺地抿了一口。

說着,偏頭看着符後,笑問:“大符,我是不是真如外界傳言的那般,對宗室親戚,過於苛刻了?”

這話,可不好接,在十年以前,確實有類似的傳言,甚至還引起了一些轟動,不少人都在私下裡議論,包括民間。當然,不可能是直接指責皇帝苛刻無情,但就是那個意思。

而這等流言的源頭,顯然來自於那些在劉皇帝打壓下,不得志的劉姓宗室。毫無疑問,說的就是劉崇那一家子,而劉崇死掉的那些兒子,可不都是正常死亡......

直到後來,再沒人敢就此發表議論了,劉家人也一樣,有怨言都不敢再隨意表露,也是怕了,胳膊終究擰不過大腿,雷霆雨露都是君恩,都得受着。

劉皇帝爲何在西遷洛陽之後,下令放寬對劉承均等宗室的限制,就是因爲他們學乖了,而新一代的劉家子弟也逐漸成長起來了。劉皇帝呢,也不是真要永遠將他們當豬養,外戚、勳貴、官僚都在培養壯大,沒道理對劉家人永遠打壓着。

只是稍作沉吟,大符平靜道:“過去,宗室之中,人才淡薄,官家即便想要倚重他們,也找不到人!如今,子弟們逐漸長成,學得文武藝,不說人才濟濟,但總有一些可用之人,官家擡舉提拔他們,適當其時。

至於說官家苛刻,那更是無稽之談,只是你要求高罷了,朝廷之中,不養庸人!再者,這些年,你對雍王、徐王二兄弟的信重,朝野盡知,何談苛待?”

“哈哈!”聽符後認真地說出這番話,劉皇帝不由笑了,對她道:“你這話,是在安慰我心啊!”

“不過,我心裡倒也清楚,是有些苛刻了!”笑容微斂,劉皇帝又道:“這些年,贇哥屢屢在我面前請求,我不是沒動過這念頭,如今,算是到火候了。你說得不錯,過去缺乏可用之人,若是盡是無才之輩,即便勉強委任,那也是德不配位,禍害更深,那樣,不如不用。

適才我同贇哥說的話,也是發自肺腑,這天下,終究是我劉家的天下,也需要更多劉家人站出來,不管是治政、治軍還是治民,對鞏固江山,都有好處!”

聞其言,符後微微頷首,腦中念頭卻不由自主地往一個方向上靠,要說成長起來的宗室,最大的一個羣體,最值得信任的一批人,除了劉皇帝的兒子們,還能有誰?

這是不是劉皇帝在做鋪墊?

別的不提,像劉煦、劉晞、劉昉這三兄弟,或文或武,都已展現出他們的才幹,他們的辦事能力也是經歷過考驗的,這些年,在朝廷內部的影響力也在緩慢增長中,劉皇帝的用心培養,早已到收穫的時節。

即便是劉旻,經過漠北遠征的歷練,哪怕年紀仍小,也能擔一些事。這種情況下,若是將皇子們外放,那這背後的玄機,就值得多加思量了。

大符素來寬宏大度,但她不是不爭,只是她格局夠大,只爭關鍵。比如劉暘的太子之位,這是底線,只要劉暘的位置穩固,其他都不是大問題。在這一點上,大符同高貴妃實則沒有本質上的區別,只是她佔據着大義名分,也不需要過分的表現。

劉暘的太子,已經當了十幾年了,地位顯然是穩固的,幾乎難以動搖,從東宮到朝堂,從公卿到外戚,也逐漸形成了太子黨,堅定地支持着他。

但是,隨着劉煦幾兄弟近些年在朝廷中的崛起,劉皇帝對他們善加委任,他們也逐漸承擔更多更重的責任,圍繞着他們也逐漸形成了自己的團體。

雖然,比起太子黨這艘巨輪,他們的影響還弱得多,但毫無疑問,繼續發展下去,難免會形成對劉暘太子地位的衝擊。

要知道,這些皇子,尤其是年長的幾個皇子,早就開府建牙,成家立業,北伐之後,在朝中也各掌職司。

符後是考慮得比較長遠的,對於這種趨勢,也有憂慮,思靠着如何預防、解決。而倘若劉皇帝如今考慮起將皇子外放地方,那麼符後覺得是雙手支持。

只要劉煦幾兄弟外放地方任職,那麼不論他們再有能力,做出再大的成績,都難以對太子形成衝擊。而在京中則不然,直接身處中樞,就有機會,就能從各方面對太子之位構成威脅。

如今大漢國勢正盛,政局穩定,中央權威空前強大,京城乃是天下中心,權力核心,代表着大義,而佔據大義,就能掌握大勢。即便劉暘的地位已經足夠穩固,但大符也希望能再添幾分保障。

劉皇帝具體作何考慮,即便是大符,都難以揣測清楚,但是,她心中也少有地生出了些希冀,希望結果能如她所期盼。

至於在這個結果出來之前,大符不會貿然發言,更不會莽撞動作,即便要推動皇子外放,她也會講究方式方法,有些事情,能做主的只有劉皇帝,劉皇帝也不會受任何人影響,哪怕她是大符,是皇后,這一點,符後很清楚。

幾乎在轉瞬之間,大符想到了很多。恍然之間,又再度聽到劉皇帝在嘀咕:“也不知,在均哥恭順的外表下,內心對朕有多大的怨言?”

甫聞此言,即便是大符,也不由一驚,轉眼,只見劉皇帝微眯着眼睛,瞥着已然隨劉承贇落座的劉承均,知道他又開始猜疑了,應道:“怎麼會,眼下均哥,感謝你的恩典,或許都來不及呢!”

“感激之情,或許會有!”聞之,劉皇帝臉上露出一抹燦爛的笑容:“但是,怨恨之情,未必就無吧!從乾祐五年開始,距今已然快十九年,十九年啊!如此長的時間,在那樣的處境當中,不知積壓了多少不滿與憤懣,換作是我,絕對會怨恨!”

聽他這麼說,大符不免露出一點勉強的笑容,以一種寬慰的語氣道:“過去或許遭遇艱苦,如今你也開始做出補償,也算苦盡甘來,你是君,他是臣,均哥也不是什麼偏激之輩,想來還是會感恩戴德的吧!”

“但願吧!”劉皇帝笑容依舊,只是讓人感覺心中壓抑,即便是大符,心頭也有種莫名的不適感。

看着劉皇帝側頰,大符心中不由默默嘆了口氣,劉皇帝的多疑,隨着年歲的增長,似乎已深入骨髓了,這讓她有時都感到驚悸。

劉皇帝呢,似乎仍沉浸在自己的思索之中,這世上,雖然不缺逆來順受之人,也不乏大度能容之輩,但是,終究屬於少數。

劉皇帝可不信,一些小小的恩惠,就能使一切恩怨,煙消雲散。至少一點,劉承均會對自己感恩戴德?劉皇帝絕對不信。

事實上,劉皇帝之所以不願意赦免那些罪人,就是考慮到這些,從他的心理而言,仇怨是難以消解的。不是他不夠寬容,只是怕縱虎爲患,當年將皇叔劉信圈禁至死,原因在此。

第46章 郭榮奏事第202章 錢糧百萬計仁宗篇8 罷相“疑雲”第136章 趙都帥第84章 無法遏制的猜忌之心第138章 回宮第242章 一將功成萬骨枯第1767章 心頭髮慌第304章 過去的三年第105章 率意南趨以覓食第172章 政事堂的宰相們第215章 手忍不住顫抖第223章 滑州河防第2086章 太宗篇33 雍熙時代第1802章 屁股要坐穩,態度要端正第30章 湖湘之治第174章 湖南:你方唱罷我登場第155章 河東風雲(2)第129章 各懷心思第2059章 太宗篇6 一朝天子一朝臣第506章 最後的旅途6第448章 劉皇帝:朕不需要佳麗三千第92章 萬歲殿宴第264章 更有楊業在後頭第117章 帝幸瑤華殿第2131章 世宗篇6 先下一臣第365章 看衰第2113章 康宗篇5 反擊開始第294章 剎車,碎葉河畔戰鼓鳴第123章 遣使求和吧第369章 功臣宿將第251章 蜀中流言第471章 勞民傷財第98章 灰溜溜地滾回去第56章 是非第344章 王師已過大江來第72章 頤指氣使VS意氣風發第119章 賭博式北伐第214章 荊湖之策第2123章 康宗篇14 臣亦擇君,兄弟之間第250章 幼年太子不容易第25章 周世宗與楊令公第16章 態度迥異第184章 心照不宣第195章 遼帝第251章 此冬二三事第2146章 世宗篇21 康王絕唱第87章 秋後算賬第221章 名將團隊第163章 河東風雲(終)第41章 劉信遭貶第154章 河東風雲(1)第272章 徵發之苦第2125章 康宗篇終 在位八年,荒怠無功第14章 腹黑之謀第79章 大獲全勝第106章 倒趙第353章 信使第151章 開寶七年第2089章 太宗篇36 新時代下的大漢(上)第330章 黨侯並不傻第1725章 見微知著第124章 目標大理第131章 幹強枝弱第78章 安東這地不簡單第137章 東京軍政第86章 籠絡人心第160章 軍政分離的嘗試第466章 經濟制裁第190章 治不好了第460章 劉皇帝最大的問題第509章 最後的旅途8第24章 人事調整第115章 瀛州第2084章 太宗篇31 報紙 成都之圍第336章 怪圈第359章 上元之夜第327章 相對公平第1744章 此路不通第48章 瑤蠻的格局第227章 延州事第82章 遼營之中的暗流第72章 頤指氣使VS意氣風發第123章 劉煦使命,親自拜訪第84章 夏州降第223章 南北海軍第2074章 太宗篇21 其心難測第406章 調任第59章 病榻陳情第2076章 太宗篇23 進入深水區的稅改第452章 皇孫第156章 河東風雲(3)第22章 改革急先鋒第13章 市井之聲第2101章 太宗篇48 雍熙九年第162章 兵事第300章 他們在金山第385 禮賓館第146章 驕將第2087章 太宗篇34 今日嘉慶,巡幸西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