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77章 東平王的謝幕

bookmark

緩緩放下手中的奏章,宋琪擡眼看向趙匡贊,問道:“大王決心已下?”

趙匡贊端起侍女奉上的奶茶,抿了一口,回道:“若未下定決心,也不會將此奏傳示與你了!”

聞言,宋琪笑了笑,以一種自嘲的語氣道。:“此言得之,陛下說得不錯,我確實是老糊塗了!”

在給宋琪的罷免詔書中,劉皇帝用了兩個詞來形容宋琪,一是老來糊塗,二是見事昏聵,沒有一點客氣。

過去,在對大漢歷任宰相中人事調動中,不論是黜免,還是下放,劉皇帝都會給足尊重,維持一個基本的體面。到了宋琪這兒,顯然不一樣了,沒有留一點面子,理由也比較牽強,有點無罪加誅的意思,幾乎是明示天下,劉皇帝對宋琪不滿意了,所以罷了他。

當然,楊邠、蘇逢吉那兩個開國宰臣不算,那二人乃是劉皇帝整治朝局、加強皇權行動下的犧牲品,需以重罪懾人,同時,也更好欺負些.

對宋琪而言,這段時間的際遇,實在令人唏噓,至少在大部分人眼中,他是受到了不公對待的。而於宋琪而言,即便心中本就有所計較,但事到臨頭,提之也不免多些委屈與感傷。

“你我相交多年,在我面前,就不必故作自謙了!事已至此,能安享晚年,就不必過於掛懷了!”趙匡贊見宋琪的表現,心中陡生幾分慼慼然,出言開解的同時,轉移話題:“對於我這份辭表,你覺得如何?”

“大王捨得?”聞言,宋琪不答反問。

趙匡贊沉默了下,嘆道:“不得不捨啊!”

說着,趙匡贊將他的考慮,如實道來:“平心而論,陛下待我趙家,已是格外寬恩了。我父子都曾效力契丹,爲之爪牙,入侵中原,大漢初立之時,也曾與朝廷作對。

至於後來,我父子坐鎮幽州,臣服朝廷,也只是時勢使然,不得不爲。與那些跟隨高祖、陛下出河東的股肱之臣不同,我父子實爲貳臣,即便與那些後期投效以及提拔的能臣幹才相比,也要疏遠一些。

陛下不念舊過,寬容相待,恩遇厚重,我是十分感激的。不過,我家若是將之視爲理所當然,不知惜福收斂,那樣災禍將不遠了。

如俶寶所言,陛下老了,可敬,同樣可怖,連你這樣的賢臣都要通過這等冒險手段以求自保,何況我趙家?”

停頓了一下,趙匡贊繼續說着:“當年,爲了安撫幽州,陛下曾許諾,讓我趙家永鎮幽州。而今思來,這樣的承諾,實在太可怕了,隱患太重。

第一次北伐之後,幽燕盡歸朝廷,麾下文武軍隊被全部拆解,我也隨陛下還朝。不瞞你說,當時陛下雖則禮遇深厚,但我卻是做好了被幽囚的準備。

幸得陛下寬宏大量,未曾棄諾,甚至在朝廷事務上多有倚重,敢付實權。我也曾因此,少了些謹慎”

說到這兒,趙匡贊偏頭看了宋琪一眼,再喝一口熱奶,又道:“一尊王爵,顯赫當世,爲人羨慕,我也常因之自得。畢竟,整個大漢,才幾尊異姓王爵?

然而近些年,我確實越發爲這頂王冠之重而大感不支了!試思之,陛下連對諸皇子授爵,都慎重異常,從未貿然封王,何況我們?

過去爲了籠絡功臣,大肆封賞,誰也不知,陛下如今看待我等,究竟作何感想?”

“當初,襄陽王曾主動上表,請辭王爵,想來,他的感受與考慮,即便與我不同,也不會有太大差別!”趙匡讚歎道:“與安守忠相比,我的反應,已是遲緩了。思來想去,與其被這尊王爵壓得喘不過氣,不如棄之,交還陛下,以求長安.你如今的遭遇,也更堅定了我的想法!”

聽完趙匡贊這份腹心之言,宋琪拱手道:“大王對此事,看得透徹,如此器量,也實令人敬佩!”

聞言,趙匡贊頓時笑了笑,擺手道:“何來的器量,我也只是老來多慮,膽子也變小罷了!”

說這話時,趙匡贊眼神清明,面上也是一臉輕鬆。今日的對話,似乎勾起了對往事的回憶,趙匡贊感慨道:“我趙匡贊這一生,也算不凡人了。二十來歲,便是一方節鎮,隨老父縱橫天下,馳騁中原!

不到三十歲,便提領一方,坐鎮幽燕,雖無恩惠於治下之民,但外御北寇,也盡心盡力,薄有功勞。權勢、地位、名利,我都曾肆意享受,此生無憾!

如今,我的身體是日漸不支了,我雖然享受夠了,卻也需爲膝下的子子孫孫們多做些考慮了。能做的不多,已經給他們留下大筆財產家業,足夠他們享受幾世了,臨死之前,我做這最後一步,算是爲他們的平安着想了”

見趙匡贊那一臉動情的模樣,感其悲涼之意,宋琪嘆道:“大王真是用心良苦啊!”

而趙匡贊竟然擡手擦了擦眼角,把眼眶都給說溼潤了,歉然地衝宋琪道:“人老多情,讓俶寶見笑了!”

“大王言重了!”宋琪道。

沉吟了下,趙匡贊問:“你覺得陛下會準允此奏嗎?”

宋琪搖了搖頭,道:“不知!天威難測啊!”

“那我該遞交進宮嗎?”趙匡贊再問,順便補充了一句:“我與襄陽王那邊,也交流過,他又準備了一份辭爵章程!”

一聽這話,宋琪臉色微變,立刻鄭重道:“唯有此事,大王需謹記,萬不可與襄陽王一起上奏!”

趙匡贊微愣,緊跟着反應過來,凝眉道:“說得是!是我欠考慮了,否則,恐怕又要惹得陛下生疑了!”

言罷,趙匡贊又哈哈大笑了幾聲,衝宋琪道:“此事議定,算是去我胸中一大塊壘了。許久未曾飲酒了,今日俶寶過府,甚是開懷,就破個例,與我暢飲一番。”

說着,趙匡贊便又重重地咳嗽了幾聲,老臉都漲紅了。見狀,宋琪目露關切,勸道:“大王盛情,我感激不已,不過,還請遵從醫囑”

趙匡贊擺擺手:“醫囑,聽與不聽,全憑心情。你宋琪來了,自可拋諸腦後!走,到廳堂去,我已經命人備好了酒食!”

二人聯袂而往,趙匡贊還是拄着那根柺杖,一身的遲暮之態,不過嘴上依舊輕鬆:“對了,俶寶你爲官這麼多年,忙於政務,怕是沒有積下多少家產吧,你那府邸,簡陋擁擠,實不堪居住,也該換換了!

過去經營官場,如今退養得閒,也該享受享受了!如今公卿勳貴,都在下外洋,其中利益如何,恐怕你也清楚。

過去,未免給你惹麻煩,未盡心意,這樣,我調幾艘船給你。不要拒絕,這也算是一份謝禮,我年月不久,今後,我趙家之事,需幫襯之處,還請多費心”

第180章 賞功第401章 王彥升之死第2092章 太宗篇39 勾吳國之始第171章 金陵政局第96章 壽春城內第2121章 康宗篇12 狩獵天子第25章 擬一份名單第36章 盡伏東北第482章 李氏第447章 形勢不妙第2073章 太宗篇20 元年爭儲第39章 長沙第356章 磨礪與考驗第213章 雨雪冰霖第403章 抓起來!第151章 開寶七年第63章 武德奏事第106章 誘惑第118章 蒲陰第351章 滿朝之中,只此一人第69章 虞國公也走了第96章 言官第1773章 質問第217章 李國舅治政第196章 楊邠案(4)第30章 韓通與向訓第330章 黨侯並不傻第120章 多子多福第201章 捐資第369章 功臣宿將第111章 棉稻,後疾第107章 深思熟慮第227章 延州事第112章 回京前的安排第382章 契丹盡失東北第144章 兩個選擇第252章 後蜀君臣第150章 再添兩道第84章 做一回大魔導師第250章 大軍會於威武城第329章 陽翟大地主第125章 文盲將軍世宗篇38 安東王的遺囑第350章 隱退陳情第140章 兩個皇叔第128章 二使攜禮來第366章 遼軍西進第380章 饒樂國第2129章 世宗篇4 帝國版圖,排隊辭世第30章 可以準備善後了第380章 投漢第478章 登封降禪第83章 太子的作用第2057章 太宗篇4 最後的告別第159章 亂情第73章 西北隱患第2137章 世宗篇12 中亞風雲(上)第190章 熱情相待第140章 兩個皇叔第349章 聖駕過府第125章 邢州事第178章 會獵第2111章 康宗篇3 率賓事件第352章 皇城使和他的義子第234章 南口大戰3半島史話·百年基調第472章 一山豈能容三虎第461章 癲狂?第268章 一城,一戰第491章 區區九品,亦敢通天第198章 解綁的武德司第209章 劉皇帝腦子還是清醒的第20章 屯務廢改第385章 怨艾、抉擇第65章 君臣相宜第174章 冬季北巡世宗篇32 建隆六年·制霸中亞第188章 党項人的現狀第111章 動心第139章 韓常案第425章 開寶十年第259章 兵臨樑泉第45章 心情不佳劉皇帝第175章 在滑州第145章 策勳御宴第142章 公堂之上第135章 降將→良將第73章 西北隱患第1808章 老來喪女第137章 迂迴之師第248章 耶律屋質真正的建議第1773章 質問第2096章 太宗篇43 大漢陰影下的世界(上)第137章 終於埋了第71章 安東大開發2第2090章 太宗篇37 新時代下的大漢(中)第475章 吃人的河隴備災第65章 劉皇帝的猜忌第228章 巡邊彙報第18章 輕取江陵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