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80章 侵入黑汗國

金雕振翅高飛,翱翔於蒼穹之際,越過雪嶺冰川,掠過湖泊森林,雄健的羽翼在金色的陽光下熠熠生輝,舒展的姿態盡顯其肆意。

一直到盡興了,方纔順着來路,覓着主人的蹤跡折返,遨遊數十里,搜索而過,隼眼忽地精光閃過,伴着一陣尖銳的啼叫,自雲霄之間俯衝而下,直向扎設在湖谷盆地間的那座軍營。

這是一座巨大軍營,深沉的黑是其主色調,高揚的漢旗是其最醒目的標準,寨壘勾連,戒備森嚴,這便是由魏王劉旻所統帥的黑汗遠征軍。

自夏初正式動兵,北擊黑汗,已然半年多過去了,在劉旻的指揮下,漢軍再度發揮出其當世第一的進攻能力,成功擊破黑汗守軍,突破天山險阻,深入黑汗境內。

此番出征,漢軍動員的兵力並不多,即便加上幾千從徵的于闐國僕從軍,也不過兩萬五千人,這已是在維持廣袤安西地區基本治安防禦前提下,劉旻所能動用的最大兵力。

當然,人若是太多,後勤補給的壓力也就更大,劉旻也是綜合的諸多因素,方纔決定動兵規模。與之相比,黑汗國抵禦的軍隊,同樣不多,其既自信於天山之險,也因爲,在過去的三十年間,黑汗人在東方戰線上流了太多的血,元氣大傷,實力嚴重受損。

即便有諸多僕屬部族以及中亞的“聖戰者”作爲炮灰,仍舊經受不起東進的巨大消耗,先有契丹,後有大漢,將黑汗擴展的野心死死摁住,東方那美麗富庶的土地,終究只是傳說,僅僅停留在那些商賈的嘴上。

而經過劉旻的第一次西征,黑汗不只把過去幾十年血戰佔領的土地全部吐出,還盡失天山以南,漢軍用強而有力的打擊,讓黑汗國徹底認清了那骨感的現實。

即便大漢臃腫,帝都遠在萬里之遙,但只要動動手指,也不是黑汗所能抵抗的。到如今,黑汗國內,已早不談東進了,相反,要上下一心,全力組織,以應對漢軍的侵略。

與漢軍能得到國內源源不斷的補充支持不同,長久而殘酷的戰爭下,黑汗人是死一個少一人,而經過前後三十年間斷放血,曾經戶口百萬、帶甲十萬的西域小強,也已弱不經風了。

不過,黑汗這個國家,還是有一定韌性的,畢竟曾經的強盛不遠,組織制度也有可取之處,尤其是軍事武裝建設上,本就成體系。

再加上,宗教信仰這種東西,有的時候一文不值,有時候卻能爆發出強大的力量。因此,在漢軍北方入侵後,黑汗國並沒有坐以待斃,而是全力以赴。

不過,光有熱情與決心是不夠的,還需要有足夠的實力做支撐,而這一點,恰恰是黑汗國所欠缺的。拔達嶺關,坐落在天山南麓,曾一度是黑汗東進的橋頭堡,時移世易,也成爲了防禦漢軍的第一要塞。

在劉旻執行休養策略的一年時間中,黑汗騎兵也大多是通過此關南出,騷擾安西。漢軍北上後,第一個要啃下的目標,就是此關。

黑汗國在此關只屯有三千人,不同於原野上的龜茲城,憑藉着要塞之險峻,是足以力拒漢軍的。黑汗人的防禦策略,也仍舊是嚴防死守,拖時待變,以圖反擊。

然而,他們的算盤再度落空了,這一回,劉旻把此前沒能用上的火炮給用上了,即便不是很成熟,當火炮這個步戰神器正式投入到戰爭中,還是展現出其犀利的風采。

就連漢軍將士,都驚詫不已,何況那些黑汗人。前前後後,兵部分批次給安西調撥了七十二門火炮,在震耳的轟鳴中,在鐵彈恐怖的衝擊下,拔達嶺連三日都沒有堅持過,便宣告失守,黑汗國的國門也正式被打開。

其後,長驅直入是不可能的,道路崎嶇難行,交通條件實在惡劣,漢軍輜重又多,兼有黑汗軍頑固的騷擾遲滯,漢軍即便破拔達嶺,也只能按部就班,穩紮穩打,踽踽而行。

在保障後路的基礎上,前前後後,花了近兩個月的時間,漢軍方纔突破險阻,正式進入到黑汗國的亦息渴兒湖盆地,兵臨巴爾思汗城。

一路艱難,非戰之死傷,比起攻打拔打嶺的傷亡還大。不過,進入盆地之後,道路平坦許多,也好走許多,行軍這個最大的難題也得到了解決。

在殺散了最後一波設阻敵軍,劉旻下令,整整讓西征漢軍休整了半個多月,待精力銳氣養蓄足夠之後,方纔下令西進,兵發巴爾思汗。

巴爾思汗城,坐落在天山北脈間,濱臨亦息渴兒湖(伊塞克湖),是黑汗國在東南境內最大的一座城池地,也是前往其首都八刺殺袞的必經之地,和拔達嶺一樣,是必須要攻克的。

面對來勢洶洶的漢軍,黑汗國在巴爾思汗做了最後的努力,集中了國內所有僅剩的精銳軍隊,並大肆徵召突騎施等蠻部以及狂熱的ysl信徒,合兵四萬餘人,由阿里木薩大漢親自率領,意圖阻止漢軍東進。口號喊得很講究,保衛巴爾思汗,保衛國民,保衛黑汗,保衛聖教.

鑑於過去數次與漢軍的交鋒,黑汗軍也徹底醒悟過來,打守城戰,即便人數再多,也難取勝,保守作戰,就是放棄主動,任由漢軍那些戰爭利器發揮。

相反,他們最擅長的本就是騎兵作戰,而漢軍的戰力雖強,但野外作戰,他們未必沒有勝算。就過去的交手經驗來看,黑汗軍對漢軍造成的殺傷,除了龜茲血戰之外,大部分還就是在小規模的野戰中取得的。

而漢軍所倚仗的那些戰爭利器,威力固然巨大,但大多笨重,轉移不便,這也是他們的機會。亮明刀槍,正面作戰,難以取勝,那便搞迂迴,搞側襲,而戰術核心就在於棄守出擊,把握戰場主動。

於是,在巴爾思汗城東,漢黑兩軍爆發了一場自兩國交戰以來規模最大的一次對攻戰。劉旻等漢軍將帥原本以爲,打巴爾思汗城,又是一次攻堅戰役,沒曾想敵軍竟主動出擊,那是不憂反喜。

畢竟,即便漢軍善攻,也不是那麼喜歡打攻城戰的,他們同樣喜歡殲敵於野外。而漢軍在野戰中的鐵壁防守,同樣是強項。

只是,戰事的展開,還是出乎劉旻等人的意料,黑汗軍雖然主動進攻,但並不莽幹,絕不主動衝擊漢軍嚴密的軍陣。

漢軍守,他們就騷擾,漢軍攻,他們則退,而只要漢軍無法完全保持嚴密的防禦陣勢,他們便發起猛攻,悍不畏死,不惜傷亡地拼命。

在黑汗軍這樣的戰法下,漢軍不得不採取了幾次對攻,意圖正面擊潰敵軍,但是在“衛國衛教”的宣傳下,黑汗軍骨頭硬到了極點,就是以命換命,他們畢竟主場作戰,且人多,漢軍遠征,純拼消耗,即便死傷少些,久而久之,也是不足取的。

在經過大小十二次戰鬥後,漢軍傷亡三千餘人,即便黑汗人死傷更多,判斷局勢後,劉旻終是放棄了直接擊潰正面敵軍的打算,採取戰略性後撤。

黑汗軍見自己的戰法取得了效果,便變得不依不饒,緊跟着粘了上來,想要反擊,徹底擊敗入侵的漢軍。這可惹怒了漢軍,一場反擊戰,力挫追擊的黑汗軍。

小敗一場,也只是打擊到了黑汗軍的銳氣,而在交戰中,黑汗人再度發現了漢軍的一處弱點,那便是于闐軍隊。與那些整裝齊備的漢軍相比,于闐軍就是徹底的軟柿子了。

因此,當黑汗軍把目標轉向于闐人之後,迅速取得了成效。那些本就是被強行綁上漢軍戰車的于闐人,哪裡能擋得住黑汗人悍不畏死的衝擊,他們從徵,本就只做一些輔助性工作,讓他們在黑汗人的國境與其拼命,也實在做不到。

于闐人被擊敗,漢軍自然不可能不受影響,而由於于闐人的潰敗,導致了劉旻西征以來第一次重大失利,不得不再度後撤,邊打邊撤,足足退了上百里,一直退到亦息渴兒湖東邊,方纔穩住陣腳。

這個時候,來路已然被黑汗軍阻斷,漢軍竟成困獸,被逼在盆地之中,局勢一下子惡劣起來,有覆沒之危。

黑汗軍則看到了消滅漢軍的機會,不肯放過這來之不易的戰機,只經過簡單的休整,便再度壓迫上去,面對此局,劉旻果斷收縮防禦。

而面對漢軍的軍陣,黑汗人也實在啃不下來,戰事再度陷入僵持,並且一直到入秋。幾番攻打不果,黑汗人也從狂喜中冷靜下來,變得聰明起來。

不再想着一口吞下漢軍,而是採取圍困戰法,封山鎖道,阻止安西可能的援軍。畢竟,時間在流逝,漢軍的士氣在衰落,糧秣在消耗,若無援應,危險只會一天一天加劇。

不得不說,巴爾思汗一戰,是劉旻從軍以來,經歷的最危險、壓力最大的一仗,甚至要超過當年隨楊業遠征漠北。那時候,他只是一名將軍,這一次,他是統帥,要爲麾下的將士負責。

第2140章 世宗篇15 中亞風雲明城會戰第2128章 世宗篇3 氣質不同第46章 糧與錢第460章 劉皇帝最大的問題第324章 金山南麓第103章 強勢、陰謀第2070章 太宗篇17 妥協的,裝傻的,跑偏的第158章 劉昉的下一步工作安排第368章 吳越結局註定第130章 蒼山洱海第2131章 世宗篇6 先下一臣第98章 追捕第80章 一意孤行,而蹈死地第409章 法不責衆第353章 楊城大捷第234章 善戰者無赫赫之功第146章 近親通婚第56章 彌月之喜第2126章 世宗篇1 誰繼大統第33章 有人想腐蝕孫將軍第141章 太子的提醒第2066章 太宗篇13 不那麼簡單第2146章 世宗篇21 康王絕唱第78章 召還二郎?第26章 潘美守城第332章 黨巡檢當街怒斥權貴子第436章 乾元之巔攬月臺第233章 王使君在泗州第8章 楊蘇還京第112章 幸災樂禍第266章 蜀廷的爭執第1788章 議點正事第47章 高麗定安之事第62章 禍福之間第150章 聽政第320章 見機進言,權歸中樞第165章 天子的態度世宗篇44 漠北風雲、契丹滅國第29章 請纓第107章 深思熟慮第138章 劉皇帝認可第176章 接風洗塵第406章 調任第335章 凱旋令、劉昉請命第1721章 再沒有比飽暖更真實的了第60章 驚喜來得太突然第1687章 癸未年科舉第145章 蜀中之弊第311章 舊識第65章 決議南征第1752章 放手第210章 第三任武德使第404章 冬夜第285章 吃酒烤肉議荊湖第340章 定論第167章 先震後蝗第2055章 太宗篇2 世祖皇帝第335章 高麗服軟了第239章 耀州之戰第471章 勞民傷財第129章 叔父第121章 招降納叛第247章 視察第368章 榮寵第152章 聽政3第59章 元臣多鄙第368章 宰相們的異見第211章 太子掛帥第8章 楊蘇還京第126章 劉承祐被碰瓷了半島史話終 極限第151章 開寶七年第110章 郭榮之斷第115章 西北情況第407章 一人連着一人,一案套着一案第156章 河東風雲(3)第1701章 浮出水面第84章 夏州降第305章 太子在遼東的最後時間第188章 党項人的現狀第13章 舉城同歡第195章 楊邠案(3)第135章 許州兵匪第300章 靈州換任第130章 蒼山洱海第9章 新官上任第123章 劉煦使命,親自拜訪第1761章 新問題第364章 皇子戍邊第279章 中路軍之失第212章 王樸卸任第28章 下獄第129章 割地、稱臣、納貢第31章 邊公在任第56章 腹心之談第291章 淮東大案第266章 斷雲嶺大捷第146章 驕將第134章 煎熬的宰相第508章 最後的旅途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