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79章 四王畢

bookmark

一股寒潮,來得突然,也比往年更早,洛陽城也迅速地進入到冬日的節奏中來。

淮海王府,北園,青玉軒。

還未到冬季最酷烈的時候,北風顯得乖順許多,甚至沒有造出多大的動靜,但帶來的寒意,卻於無聲息間,讓人僵硬麻木。

軒堂內,一座火爐蒸騰着,雖然石炭燃燒產生的氣味很難聞,但烤起來是真暖和。已經年過五旬的淮海王錢弘俶踱步於其間,眉頭緊鎖,一臉凝沉,顯然遇到了十分爲難的事情。

當然,就最近一段時間發生在西京的事情來看,與錢弘俶能搭上邊的,大抵也只有“辭爵”一事了。

自吳越獻土這個歷史性事件已經過去二十多年了,作爲事件的主角,錢弘俶這些年日子過得還是很滋潤的。大概是表現得太過人畜無害,劉皇帝對錢弘俶也格外寬宏,甚至從沒有流露出絲毫的猜忌之意,重爵厚祿相待,十分大方。甚至於,對他的幾個兒子,也多有恩賞,授予官職,讓他們爲朝廷效力,沒有絲毫區別對待。

而錢弘俶也是識時務的,規規矩矩,本本分分,從不敢肆意妄爲,只是低調地當他的安樂王,享受人生。再加上,他的妹夫還是雍王劉承勳,頭上有這棵大樹遮擋,自然是順心如意。

不過,波瀾不驚地做了大漢二十多年臣子後,如今,平靜的生活,隨着那一道震動朝野的辭爵奏章被打破了。

錢弘俶從未設想過,自己有朝一日,會因爲一尊王爵,而面臨困境。等事到臨頭,安逸久了的錢弘俶,也就像一朵溫室裡的花朵,有些經不起風吹雨打,顯得無所適從。

尤其在襄陽王安守忠,也上奏請求降爵之後,錢弘俶就更坐不住了。此時在廳中表現,就如熱鍋上的螞蟻一般,焦慮不已,憂心忡忡的表情已然說明了一切。

伴着一陣急促的腳步聲,人影閃過,一名中年人走進廳堂,看了眼錢弘俶,住步,拱手拜道:“父親!”

此人乃是錢弘俶次子錢惟治,因其好治學,有才情,時任翰林學士,在文壇中頗有聲名。錢惟治實爲錢弘俶養子,生父乃是前吳越忠遜王錢弘倧,因爲長子錢惟濬放蕩無檢,不爲錢弘俶所喜,因而收養錢惟治,作爲傳家之人。

此時,錢弘俶也顧不得什麼風度了,上前一步,緊張地問道:“有何最新消息,陛下如何反應的?”

錢惟治深吸了一口氣,語氣凝重道:“宮中傳來消息,陛下已然改封襄陽王爲荊國公!”

聞言,錢弘俶呆了下,而後不自禁地退後幾步,頹然落座,整個人都有些失魂落魄的,嘴裡呢喃道:“如何自處?如何自處?”

見狀,錢惟治不由關心地喚了兩聲,總算讓錢弘俶回了神。往廳外瞟了瞟,又看向錢惟治,錢弘俶富態的老臉上露出一抹怨艾,有些委屈道:“天下還有這樣的道理,給了人的東西,二十年後,又想要收回,既然如此,當初還不如不給!”

“父親息怒,還請慎言啊!”錢弘俶抱怨地痛快,錢惟治可嚇了一跳,趕忙上前,幫他順氣的同時,小心勸道。

“慎言?”錢弘俶依舊嘴硬,脫口而出:“你怕府中還有皇城司的眼線?”

不過,嘴上雖然硬氣,四下瞥了下,錢弘俶還是果斷慫了,支吾幾下,不敢再浪言。但是胸中憋着一口氣,實在難以嚥下,起身,在廳中徘徊幾步,手舞足蹈地怒斥道:“趙、安二人也不知得了什麼失心瘋,本來平安無事,卻要徒生波瀾,他們請辭倒是爽快,卻讓老夫爲難”

錢弘俶憤憤不已,難以釋懷,錢惟治在旁,也只能盡力勸慰,以寬其心:“父親,事已至此,只怕宮裡宮外,滿朝上下,都在等您的行動了.”

“難道也要像趙、安二人一樣,也上一道辭章!”錢弘俶道。

錢惟治頷首:“以兒之見,眼下也只有如此了!”

聞言,錢弘俶臉上頓露糾結,一雙手無處安放,苦思幾許,突然道:“不是還有符王嗎?”

想到此處,錢弘俶兩眼泛光:“不若等等符家的反應,等他們行動了,我們再看情況!”

錢惟治搖頭道:“陳留王符昭願如今在安東任職,而父親你可就在京中,何況,符氏顯赫,背靠太子,娘娘初崩,陛下念及情分也不會過多壓迫,我們可是降臣啊.”

“符家有太子,我家還有雍王了!”錢弘俶道,說着,面露苦惱之色:“哎,雍王殿下尚在南洋未歸,否則請他代爲說項,或有迴旋餘地,至不濟,也能請教一二。”

此時的錢弘俶,滿臉的爲難,一副哀怨的語氣。歸根結底,還是對淮南王爵位太過留念不捨,他從少年時期,就開始做王,入朝之後,仍不失郡王爵,被人叫了幾十年的大王,忽然告訴他不行了,還得他自己主動請求去王號,對錢弘俶而言,心頭的不適感實在太強烈了。

在錢弘俶看來,他這個郡王,可是用他錢家先祖幾十年基業換來的,是理所應當,完全可以當得心安理得。

作爲錢氏子孫,錢惟治也能夠體諒錢弘俶的心情,但此刻,可不是計較公不公平的時候,還是努力盡力勸說道:“父親,於錢氏而言,王爵,虛名罷了。我們畢竟是降臣,能有如今之富貴安寧,都是朝廷的寬容。

那麼多降臣中,都曾割據一方,稱王稱霸,然而除了我家,又有哪家能夠保留王爵,享受如此優待?這是值得警惕的,這頂王冠不好戴啊!

過去相安無事,只是陛下寬容,而今上意漸露,錢氏若是不知進退,只怕後果難料,即便雍王殿下也未必能扶助我家。

與一個徒有虛名的王爵相比,還是打消陛下心中芥蒂,保我錢氏長久更爲重要啊.”

錢惟治顯然看得明白,一番話說得深徹,錢弘俶也不是愚蠢的人,只是心理上有些難以接受罷了。沉吟片刻,終是長嘆一聲:“你說的有理,代我寫一道奏章,也遞上去吧!”

言罷,錢弘俶像失去了精氣神一般,整個人顯得頹喪無比。錢惟治見了,不免擔憂,錢弘俶也是年過五旬的老人了,受不得情緒的大起大落。

但是,事情不能不做,結果不得不接受,只盼他能夠真的想開了.

在劉皇帝封安守忠爲荊國公後不久,來自淮海王錢弘俶的奏章終是遞上去了,結果沒有任何意外,劉皇帝同意其請,去王號,改封寧國公。

又一月,符昭願的奏章雖遲但到,去王號,該封許國公。大概是劉皇帝也有些不好意思,四王雖奪王爵,但俸祿待遇依舊保留着,去虛名,保實惠,這也是劉皇帝給他們的選擇。

第13章 舉城同歡第463章 當朝也有棄用的人才第160章 軍政分離的嘗試第2062章 太宗篇9 延康大街上的插曲第426章 饒樂王來訪世宗篇23 官錢糧鹽第334章 交待第353章 信使第275章 當與衆樂第39章 百年大計第79章 勢孤危第210章 問題來了,誰做主帥第234章 南口大戰3第131章 幹強枝弱第36章 奉宸營第147章 許州事了(2)第457章 粉飾一二第415章 皇孫歸來第263 史彥超的結局第286章 你可不能死了第160章 軍政分離的嘗試第31章 邊公在任第66章 兄弟之國第92章 金陵冬寒第244章 皇子赴軍第151章 聽政2第49章 花裡胡哨不管用第243章 向遼陽進軍第505章 最後的旅途5第1726章 民何以安?第118章 蒲陰世宗篇終 駕崩第413章 分食第330章 小市民第131章 鳴沙匪第193章 楊邠案(1)第98章 山道第232章 淮南情況第46章 不滿與警惕第1694章 鹽州談一談本書的一些問題第229章 血戰錦州第325章 和約締成,平南準備第16章 新勳爵體系第141章 納降第1767章 心頭髮慌第125章 冬至宴第2119章 康宗篇10 老臣遲暮第76章 視察第120章 結不結黨不重要第1812章 浪潮下的密州變遷第1765章 三郡公第9章 寫得不錯!第217章 李國舅治政第281章 全軍覆沒?第458章 再臨東京世宗篇37 翻篇收場第327章 派系第36章 激戰三江口第193章 遼國上層的憂患意識第324章 金山南麓第139章 崇政殿聽政1第494章 輕輕放下第405章 楊呂覲見第2051章 最後的旅途(終)第49章 安東都督府第323章 盛世之下的隱患第127章 西路奇兵第423章 一把火不代表結束第316章 狀元、探花兩條路第282章 善後之議第190章 風起於青萍之末第263章 縱論天下第1801章 還是土地問題第2045章 最後的旅途16第2113章 康宗篇5 反擊開始第33章 西巡結束第2124章 康宗篇15 潛龍在淵第1770章 總要殺些人第34章 苦難第460章 劉皇帝最大的問題第90章 交趾收復第1695章 袁家莊第177章 小賢王第222章 青史留名之宴第477章 孝敬皇后第1742章 漠北來人第109章 太后崩逝第86章 籠絡人心第142章 着郭威鞫問第1708章 格局第425章 安東國的太子第28章 封疆大吏第2194章 仁宗篇11 大上海第237章 南口大戰6第258章 火燒威武城第2091章 太宗篇38 新時代下的大漢(下)第120章 折家第479章 開寶二十九年2第159章 政事堂中的平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