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9章 東出太行

bookmark

林慮縣,在太行山脈東麓,相州轄境內,境內多山地丘陵,算不得什麼大縣,然背靠太行,地理位置還算優越,是東進西達的要地。

距離潞州也不算遠,也就隔着一座太行山罷了......百來裡的山路叢林,若不是有古道可循,花個十天半個月都不一定走得出來。

耶律德光還在白馬津艱難渡河之時,劉承祐便已率着第一軍沿着壺林道,翻山而來,駐兵林慮城,得到了當地軍民的“熱烈”歡迎。

林慮縣城上,原本零散的遼旗已然被縣令撤下,踐踏焚燬,以贖前“順賊”之過。接替之的,是幾面嶄新的晉旗,以及醒目的“劉”字旗。

就在不久前,劉知遠在太原進行了第一次封官,基本是針對於軍隊的,原河東諸軍的中高級將領們,都得以遙兼他州刺史、防禦使之職,雖然各州都還不在掌控中,不過這一波分果,對河東文武來講,還是很提氣的。

帝嗣之中,除了皇長子劉承訓之外,只有劉承祐被拜爲左衛大將軍、河北行營都統,就如劉承祐所期待着的,他被委以方面之任,領兵進入河北道,主持河北抗擊契丹的大任。

中原那邊的“抗戰”大業,已然進入高潮,接下來,顯然要輪到河北了。當然,對此,劉知遠並沒有抱有太大的期待,明詔、密信中給劉承祐的任務很明確,僅作遲滯、騷擾。

沒有人會覺得,劉承祐率着龍棲軍能完成什麼偉業,就他手下那點人馬,若是撞上契丹大軍,卻是還不夠敵人塞牙縫的。

當然,就是劉承祐自己,對出擊河北,也沒有太高的期望與目標。他並不認爲自己是主角,便能所向披靡,無人能敵。

劉承祐向劉知遠請命領軍東出太行,最真實的想法,只是將新朝的勢力觸角徹底伸入河北,以爲日後收拾各州做準備,他清醒地知道,河北不必中原,契丹人在這邊的實力要強得多,哪怕耶律德光率主力退出,剩下的實力,也仍不可小覷。

再加各地節度方鎮,擁兵自守。如欲徹底興復河北諸州,拯溺數百萬戶民,還需奮武用謀。若不早做籌謀,日後必定麻煩。

同時,劉承祐也有爲自己再謀一份資歷、名望的目的,獨領一方,只要稍微出點成績,配合上皇子的身份,便足以讓所有人記住自己。

不過,哪怕將預期放得足夠低,也不妨礙劉承祐心裡生出些膽大的想法。旁人不知,他可清楚得記得,正當壯年的耶律德光會在回國途中突然暴斃。

只要蝴蝶的翅膀沒有閃得太厲害,耶律德光當真如“劇本”所寫的那般駕崩了,那麼,劉承祐也絕對有膽子在契丹人身上狠狠咬下一塊肥肉來。

當然,要是耶律德光意外地活下來了,這樣的情況下,劉承祐也只有老實地在河北當個攪屎棍,號召呼籲河北軍民站起來,殺胡虜,復江山......

在駐兵林慮的這兩日中,劉承祐親自接見了好幾波本地的縣望宗族與一些聞訊來投的“義軍”。說是義軍,實則就是一些打着抗擊契丹旗號的匪盜、草寇罷了,不過,顯然河北的“抗戰”事業也進行得如火如荼了,尤其在契丹人準備撤離中原的消息傳開之後,抗擊胡虜的氛圍,已然營很不錯。

夕陽西下,涼風吹過,城池周邊的山林,樹搖林伏。站在林慮城頭上,劉承祐習慣性地朝着東南方向望去,平靜的目光中掩藏着些許期待。

“殿下,既已出得太行,何不直接進取安陽,佔住相州?”身邊,見劉承祐又在神思,站在邊上有點無聊的張彥威不由主動開口。

“馬將軍,你給張都指揮使解釋解釋。”劉承祐頭都沒有晃一下,擡手示意一旁的馬全義。

如今的張彥威,升了一級,正式成爲龍棲軍都指揮使。

馬全義乍聞此吩咐,有點意外,但很快反應過來,略略思吟幾許,拱手朝着劉承祐與張彥威:“末將僅抒愚見,若有錯漏之處,還望殿下與將軍見諒。契丹大軍自白馬渡河,顯然是要走黎陽——安陽這條撤軍路線,我軍若進據安陽,豈非正當敵路。”

話說到這兒,哪怕以張彥威那並不是靈活的腦子,也連連點頭,嘴裡說道:“是極,是極。契丹十幾萬軍隊,我軍還是不去觸那個黴頭。”

“我軍至此,若是耶律德光前來攻打我們,那該怎麼辦?”突然地,張彥威又問。

“耶律德光既欲撤離,斷不會節外生枝!”劉承祐開口了,語氣一如既往地平淡:“就算,他遣兵來。軍少,我自據之;軍多,我等只需背靠山險守禦,再不濟,撤出相州。時間利我不利敵,拖得久了,我們會讓耶律德光感受到比中原更加熱情的‘招待’,常年以來,河北軍民受到契丹的苦楚可要痛徹多了......”

“這豈不是和此前對付耿崇美差不多?”問言,張彥威這一回反應快了很多。

豎起一根食指,劉承祐淡淡地說:“異曲同工之妙。這就是,主場作戰的好處!”

“主場?”張彥威有些納悶,不過見劉承祐平靜的表情,不覺明歷,好像很有道理的樣子。

“事實上,我倒真希望,到時候,那耶律德光能夠視我軍爲威脅,率軍來攻......”沒有解釋張彥威的疑惑,劉承祐摸着女牆,感受着土石的冰涼,幽幽然地嘆道:“只可惜,孤與將士們,恐怕入不了其眼啊。”

兩隻眼珠子,此刻變得尤其明亮,連續眨了好幾下,方纔掩去那“神光”。顯然,因有先知之覺,劉承祐又在推演起某種可能的劇情發展了。

“殿下,史將軍傳信,他已領軍,進駐上黨!”三人閒聊間,向訓順着梯級跑了上來,向劉承祐稟道。

在得知耶律德光動身歸國的消息後,晉陽那邊,劉知遠這回反應很快,當即命史宏肇率武節全軍一萬多兵馬,先鋒南下。

劉承祐東出,史宏肇的任務則是一路向南,只要確認契丹主力軍隊渡過大河,那就一路打進中原,還復兩京。

劉承祐接過書信,快速地瀏覽了一遍,表情間很快泛起一點莫名的神采。僅從文字間,應該是看不出什麼東西的,但劉承祐就是能夠感受到些許傲意。

“到了就到了!這史都指揮使,難道還想讓孤親自回去一趟,迎接他?”嘴角翹起一道平淡的弧度,劉承祐說道。

此言一落,身邊幾人面面相覷。劉承祐抽了口氣,又擺擺手,對向訓道:“替我回信,問候史都指揮使......”

“是!”

第107章 巡幸江南第298章 王著罷相第23章 皇帝的底氣第277章 太子的不同聲音第80章 一意孤行,而蹈死地第29章 獨眠孤館第138章 破寨第2077章 太宗篇24 反彈開始第193章 盧多遜治河西第29章 勸諫第47章 應對第70章 衛公辭世第486章 李煜之死第127章 冬至宴3第130章 蒼山洱海第46章 郭榮奏事第70章 唐主忙亂急點兵第29章 將卸甲,帥卸職第52章 巫宦之國第63章 朝廷應對第42章 李郡公一怒第1693章 安西王第2章 王、鄭二公第175章 軍略第72章 駐足石壕鎮第54章 病虎獠牙第104章 來點日常第222章 閹宦之慮第23章 慕容都帥用兵第170章 全線動員第71章 叛軍勢蹙第143章 艱難度日第1744章 此路不通第143章 郭威思退第326章 再用老將第307章 老馬將軍值得重任第55章 燕王病故第91章 欒城之戰(3)第105章 善後安排第163章 河東風雲(終)第7章 不如意的二審結果第245章 遼帝的決心第254章 應州大軍第50章 打他一仗第2098章 太宗篇45 再起奪嫡世宗篇51 皇太孫第65章 君臣相宜第48章 處處矛盾第359章 這個太子不簡單第1703章 如釋重負第1678章 保守與擴張第239章 南口大戰8第2133章 世宗篇8 走進新時代第193章 盧多遜治河西第97章 隰州第134章 王師已克敵都第200章 天子的態度第167章 重建的雲中第2122章 康宗篇13 帝國病斑,皇帝無後第299章 溫情脈脈第2067章 太宗篇14 向左向右第95章 效果已顯第465章 遼奸第416章 面試第241章 錦州陷落第169章 國慶大典第356章 磨礪與考驗第406章 調任第30章 “寬刑簡政”第203章 幸災樂禍第1768章 崩第136章 收一將,納一妃第18章 請願第432章 人事大權第67章 遺表第456章 遺澤第78章 安東這地不簡單第41章 西域戰況第387章 就國第421章 爲什麼不喝酒?第1713章 機遇第58章 郭威又病了第113章 軍改伊始第179章 東京風波,向帥自首第81章 兩日而克第94章 寬仁的處置第147章 中下層的機會第14章 大論第71章 平息的吳越大叛亂第95章 玩陰謀第20章 威臨荊南第2章 登聞鼓響第86章 籠絡人心第236章 手中有糧,心中不慌第121章 最難啃的骨頭,最輕鬆地啃下了第410章 剋制第379章 南北一統第2053章 終章第132章 向訓爲帥第141章 崇政殿聽政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