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12章 一舉蕩平

bookmark

“郭卿,東海水軍情況如何?”劉承祐將目光落到郭廷渭身上,直接問道。

這就輪到自己了?郭廷渭微感意外,不過反應很快,站起身來,幹練地稟道:“北伐損失兵卒早已補充結束,這三年間,又經訓練裁汰,至今共得三萬人,萊州一萬,密州兩萬,其中戰卒八千,常年海上巡查,作戰訓練,臣有信心,馳騁東海,無可匹敵!”

見郭廷渭流露出如此自信的姿態,劉承祐笑了笑,道:“朕不諱言,關於海戰、戰艦,朕並不熟悉,是個外行,郭卿乃是大漢難得的水軍大將,你既出此言,朕也相信,東海水師,可堪大用!”

“陛下過譽,臣不敢當!”郭廷渭躬身應道。皇帝這話,可謂盛讚,對郭廷渭既是一種認可與激勵,同是也給他一種莫大的壓力,話是放出來了,如果出了什麼差錯,別的罪過暫且不提,這欺君的帽子就可以直接扣上了。

因此,郭廷渭是滿面肅重地請道:“請陛下令!”

“不急!”揚了揚手,劉承祐又瞧向曹彬,好生打量着這個歷史上有名的統帥人才,露出笑容:“曹彬!”

曹彬站起身,端敬一禮,沉穩地道:“臣參見陛下,恭聽陛下垂訓!”

這番沉着泰然的氣度,整個人的形象就高了起來,劉承祐暗自點頭,道:“朕對你可是聞名已久了啊!通過奏章,朕也算是認識你了,今日見到本人,果然不凡,當爲大將!”

“陛下謬讚了!”對於劉承祐的誇獎,曹彬心中反而升起一股壓力。

問完曹彬,劉承祐這才把注意力放到潘美身上,輕笑道:“仲詢,朕把你放在湖南,一待就是七年,憋壞了吧!”

在面聖之前,潘美是躊躇滿志,心潮起伏,彷彿有無數的話想要向皇帝進呈,然而真正見到皇帝,迎着那平和卻不乏威嚴的目光,卻有些被懾住了。

此時聞問,稟道:“陛下對臣,提拔甚重,臣每念之,直欲奮戰效死,以報恩德!”

聽其言,劉承祐環視一圈,悠悠然地說道:“你們都是精明人啊,朕召你們回京的原因,想必各自都有所猜測。大勢所趨,人心所向,也無需避談,朕已決定,發師平南,召你們就是爲了籌議此事!”

此言落,幾個人都沒露出多少訝色,潘美則趁勢從懷裡取出了一封奏章,進獻道:“陛下,臣回京之前,草擬平粵方略,些許淺見,請陛下過目指正!”

從孫彥筠手中接過潘美的章程,劉承祐當場翻開閱覽,沒有耗費多長時間,擡眼時,臉上已經露出一種名爲滿意的表情。

雖然建功欲切,從奏章上來看,潘美並沒有急躁,所呈方略,也顯穩當。從兵力、輜需配備,到進兵時機,進攻路線,以及沿途粵國城池防備,等等事務,潘美都做了詳盡的闡述。

這是一份很完善的進兵方略,潘美在湖南待的時間太久了,顯然不是白待的,也沒有荒廢,甚至幾度作爲朝廷的使前往興王府,完全做到了知己知彼。

看着潘美,劉承祐略表好奇,說道:“平滅粵國,你只需要五萬軍隊?”

聞問,潘美平靜地應道:“陛下,經過乾祐十二年的戰鬥,南粵虛實盡顯。以其國情,尚能集聚起十萬人以上的軍隊,但疏於訓練,軍備粗劣,絕非我大漢勁卒的對手;

再者,南粵本乏將才,卻因小人進讒,將領再遭戮,而粵主又任用宦官爲將帥,以致將校不附,軍心不定,士氣不振;

其三,粵主繼位以來,任意妄爲,暴政苛斂,粵民苦之久矣,王師南下,是爲救民於水火,民心所向,則戰無不勝。

如欲敗之,三萬軍即可,臣求五萬兵,卻是以穩妥起見,爲戡亂安定,做準備。”

“朕的潘大將軍,富遠略,有大局觀啊!”聽其陳述,劉承祐指着潘美對柴榮幾人道,頓了一下,劉承祐又揚了揚手中的章程,道:“你這不只是一份進兵方略,更是一份請戰書啊!”

聞聲知意,潘美立刻單膝拜倒,慨然請命道:“陛下,臣願率師平粵,望陛下應允!”

事實上,伐粵的人選,早早地定下了,早在七年前就定下了,軍中將帥,多有所猜測。哪怕沒有皇帝的偏愛,也少有比潘美更適合的人選了。至於慕容、趙匡胤、高懷德等高級將帥,又不適合與其競爭。

沒有直接回應潘美,劉承祐瞟向曹彬,問道:“曹卿鎮守郴州多年,對此有何想法?”

曹彬作思量,便道:“啓稟陛下,伐粵主將,臣以爲再無比潘將軍更適合的了!”

看曹彬一副坦然狀,迎着潘美期待的目光,劉承祐站起身來,招呼着衆人:“走,我們去樞密院!”

“傳朕口諭,讓魏仁溥、慕容延釗也到樞密院,再傳趙延進!”臨走前,又朝孫彥筠吩咐道。

“是!”

樞密院,軍機房。皇帝居主座,其下一干大漢的軍政大佬齊在,見人到齊了,劉承祐一招手,吩咐道:“將樞密院制定的平南方略,給諸卿講講吧!”

“是!”

關於平南的戰爭,在劉承祐的授意下,早就開始在策劃了,到如今,基本已然定型,包括兵力配備、將領人選以及進軍路線等方方面面的情況,都有考慮,並因最新的情況,而不斷調整。雖然平南屬於朝野共知的大略,但對於此方面,保密性很高。

負責介紹的,乃是趙匡胤,站在挪至堂間的輿圖前,從容地開始敘述,而在座不瞭解的人都打起來精神,尤其是奉詔回京城的將領們。

“按照樞密院的計劃,此番平南,共分四路進軍!第一路,以小底軍南調,發江陵、歸、陝、安、復、郢、襄、澧、嶽、夔十州兵馬以及江陵水軍,共水陸大軍四萬,自上游進攻鄂州,取湖口,順江東下,曹彬爲主將,劉光義副之;

第二路,發全、郴、道、桂戍軍,及湖南諸州兵馬,兼三千瑤兵、川東都兵,共計五萬軍,南下平粵國,以潘美爲主將,崔彥進副之;

第三路,以龍棲軍、龍捷軍、奉國軍及江淮水陸諸軍,共計七萬水陸大軍,自下游,擇地渡江,目標金陵;

第四路,以郭廷渭爲主將,率靖海軍三萬,走海路南下,自杭州登陸,會同吳越兵馬,北上攻常、潤......”

聽完樞密院的大體計劃,在場之人,不論知情與否,都不禁感嘆,這又是一場大動兵啊,僅方纔所述軍隊,就有將近二十萬了。若是再算上徵召的民夫,怕也要動員南方半壁了,當然,規模上是遠遠比不上的北伐戰爭了,並且,此番所發軍隊,職業戰兵比以往要少許多。

劉承祐呢,則魄力十足地總結了一句:“朕此番,是要一舉蕩平南方,江南諸勢,一次解決!”

第1793章 又一個四品大員沒了第142章 公堂之上第339章 那一腳第263 史彥超的結局第92章 大調整第154章 南唐來使1第1746章 需要個說得過去的理由第458章 小器、雍王進言第229章 血戰錦州仁宗篇6 王安石在此第1753章 百年國運+第82章 瓦橋關第6章 進士樓第203章 幸災樂禍第75章 西北邊報第134章 回府第285章 胃口極大的反擊第2143章 世宗篇18 皇帝意志第351章 滿朝之中,只此一人第310章 海路主將第6章 告一段落世宗篇41 帝國之法第118章 商賈第66章 兄弟之國第226章 一潰百里第20章 屯務廢改第286章 宗室第1729章 太子之問第145章 非常之事第1712章 叛賊內情第74章 燥熱的遼帝第32章 郭氏之慮世宗篇47 封禪第28章 澧陽之戰第221章 成長的王彥升第88章 趙思綰有遠謀第359章 難以揣摩的心理第341章 良苦用心第118章 商賈第153章 破城曲折第385 禮賓館第347章 談話第76章 王峻用兵第190章 榮寵無過於高氏第105章 河北局勢第147章 德勝渡第31章 送行第158章 劉昉的下一步工作安排第72章 雷王之爭,西北現狀第224章 鄴都文武第268章 一城,一戰第323章 漢遼第二次和議第39章 長沙第1810章 軍隊得求穩第305章 遼國三載第117章 機會第285章 家務事第103章 郭王會第82章 瓦橋關第138章 劉皇帝認可第121章 父子異見第263章 縱論天下第109章 在長安第448章 劉皇帝:朕不需要佳麗三千第69章 虞國公也走了第116章 掙扎無力半島史話·奇葩第2124章 康宗篇15 潛龍在淵第2049章 最後的旅途20第30章 “寬刑簡政”第18章 詔議國策第2146章 世宗篇21 康王絕唱第1章 揚州的風波第130章 喪國之約第284章 讓皇帝放心的少數人第82章 四件大事第132章 做媒第25章 蕭燕燕的故事第145章 中秋第457章 鄭州第416章 面試第271章 青年驍將第1805章 度日如年,駙馬張璟第65章 開封府尹的問題第83章 惠妃母子第87章 欒城之戰(1)第361章 “龍宮”第245章 遼帝的決心世宗篇25 宗藩新約第9章 寫得不錯!第110章 郭榮之斷第2074章 太宗篇21 其心難測第131章 川間棧道敗兵急第292章 趙普覆命第440章 惶恐難已世宗篇27 南洋勾吳第9章 啖耳將軍亦回京第372章 劉皇帝的孝心第73章 安東大開發4第67章 來自河陽的消息